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

    边疆谱华章

    ——写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州60年之际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03日   01 版)

        从1952年9月3日到2012年9月3日。奔流不息的海兰江水,记录着延边各族人民的辛勤耕耘;漫山遍野的金达莱花,在这片充满民族亲情的热土上,为每个崭新的一天而绽放;巍峨的长白山脉,分享着新延边的富庶、开放、生态、和谐与幸福。

     

        延边州州委书记张安顺难掩激动:“60年来,全州人民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和衷共济、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共同开创出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边疆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一幅繁荣景 经济硕果盈枝

     

        机器轰鸣,生产忙碌。在国务院新近批准设立的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内,国际产业合作区、边境贸易合作区、中朝珲春经济合作区和中俄珲春经济合作区等功能区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极。

     

        “90平方公里的合作区,以加强与东北亚周边合作为主线,以构建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为目标,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和延边开发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吉林省副省长陈伟根说。

     

        作为国内同享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唯一地区,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前沿”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延边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亮点。

     

        1984年,延边第一户合资企业——吉林大华亚麻有限公司落户,合同外资金额7.8万美元;到2011年年底,全州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659户。2011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5505万美元,是1954年的4881.7倍,是1984年的110.9倍。

     

        “西部是投资热土,延边是创业摇篮。”“十一五”期间,延边州能源矿产、食品(卷烟)、林产工业、医药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全部得到提升,全州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78户。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0.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92.8亿元。

     

        更加可喜的是,新兴起的旅游业正以异军突起之势,挑起延边经济的大梁。长白山四季各异的旖旎风光、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风貌、朝鲜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一支和谐曲 文教繁荣发展

     

        在日前闭幕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延边歌舞团的原创歌舞《放歌长白山》一举荣获了剧目金奖等26项大奖。

     

        延边歌舞团团长孟哲学说:“自1950年,延边歌舞团到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文艺演出后,代表吉林省进京参加全国性庆典活动和文艺汇演已超过30次,有100多部作品获国家级奖项。”

     

        建州60年来,历届州委、州政府无一不致力于发展繁荣民族文化。目前,延边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社区文化室28个、农村文化室60个、文化大院130个,形成了州、县、乡(道)、村(社区)4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州2000余个文化产业机构,吸纳超万人就业,占全州GDP比重3.19%。

     

        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孕育出“崇文重教”的理念,建州60年教育史上的6个“全国第一”成绩斐然:全国第一个普及小学教育,第一个基本普及初中教育,第一个基本实现青壮年扫盲,第一个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盲聋哑学校,第一个实现大学调整,第一个建立农民大学——延边黎明农大!

     

        目前,延边5万余名“留守子女”教育得到有效关注;中职在校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每年有4500名中职贫困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221所农村中小学42770名农村孩子免费吃上了营养餐;全州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全国多1431人,文盲率低于全国2.34个百分点。

     

        一颗赤子心 社会万象更新

     

        作为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连续四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建州之初,首任州委书记、州长朱德海就明确指出:“团结是自治州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

     

        60年来,延边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民族群众,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专章专节部署民族工作;对影响和破坏民族团结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州干部总数的45%,高于所占人口比例8.5个百分点;民族团结教育从学校走进机关、社区……

     

        在重视民族工作,珍惜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下,延边州把“发展”与“民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改善各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成了矢志不渝的宏伟目标。

     

        “工资翻倍涨,看病能报销,住房有保障……”说起民生变化,十八大代表延吉市园辉社区书记林松淑如数家珍。

     

        近年来,延边州坚持把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5年累计投入408亿元,实施了就业、助学、就医、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和“暖房子”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1952年9月3日,延边各族人民共同建起一片家园;60年来,延边各族人民情同手足,结下了荣辱与共的深厚情谊,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延边各族人民向全国人民宣誓:继往开来,再创传奇佳绩。(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