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康殿英:但求“楷正之美”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01日   09 版)
    康殿英说:“只要有笔墨为伴,哪怕把我扔到深山老林里待半年,也不会腻。”
    康殿英书法《唐太宗百字葴言》

        一枚徽章佩在康殿英胸前,鲜红,醒目。正中的主图颇似人形,近前一看,却是篆书“文”字。

     

        这是“中华文人书画艺术研究院”的徽章,身为院长的康殿英不但自己时时佩戴,而且常送给朋友们。

     

        “中国人,都应该有对文化的追求和热爱,都应该向往做个真正的文人”,他说。

     

        正是这种热爱,使这位农民出身、部队成长、当过木工、做过生意的“泥腿子书法家”跳出了闭门创作的小园地,跃上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大舞台——创建中华文人网站,开办中华文人书画艺术研究院,倡议成立保定国学学会,接二连三地组织全国规模的书画赛事……多年来,他仅为举办书画大赛就出资上百万元,自己的书法作品却常拱手送人,不取分文。

     

        “在卖作品的‘价钱’和传播文化的‘价值’之间,他选择后者。他的为人就像他的楷书作品——端方,刚正。”朋友们评价说。

     

        “不能只求新奇特,丢了楷正之美”——他用行动为楷书“鸣不平”

     

        康殿英的办公室,充溢着墨香:门上贴着自撰对联“中华民族传承文化需跟祖,人民大众复兴国学要追宗”、“去糟取精传古创新扬国粹,与时俱进呕心沥血振文坛”;墙上挂着毛泽东诗词、论语选篇的大幅作品;小储藏室里整整齐齐码放着30余个特制铁皮箱,里面全是他近期的习作。

     

        所有作品,题材各异,但字体只有一种——楷书。

     

        68岁的康殿英自幼习字,专攻楷书却是近六年的事。为此,他甚至搁下了已十分为人称道的毛体。

     

        在很多书家以“兼善诸体”为荣的时下,康殿英为何“背道而驰”?

     

        一切源于几场书画比赛带来的触动。2006年,康殿英发起举办的一届书画大赛即将落幕,评委们评出了获奖作品。康殿英一看,颇觉诧异:几十幅获奖书法,竟无一幅是楷书。相反,一些极其“创新”的作品则备受青睐。

     

        康殿英已经不是第一次有此感觉了。在他担任评委、嘉宾的几次大赛中,这样的情形时有发生。

     

        “为什么会这样?都说‘方方正正中国字’,楷体是汉字最基础的形式,应该尊重这种古朴美丽的字体才是。”康殿英颇为不平。其实,内中原因不难想象——从参赛者角度讲,楷书易识却难攻,练习起来太费工夫,许多人因此望楷却步;从评委角度说,写得太规整有 “馆阁体”之嫌,写得太特别又往往“不像楷书”,因而难入法眼。

     

        “不能只求新奇特,丢了楷正之美。别人不写,我来!”他开始专攻楷书。

     

        从此,康殿英进入了又一个“痴狂期”。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每天练字四五个小时,推掉饭局,不看电视,一直写到夜深。到了兴头上,连老伴叫吃饭都浑然不觉。

     

        楷书也要有自己的风格。康殿英反复揣摩唐代诸家楷书作品,最终选定以方正峻美的欧体为法,融入颜柳的刚健凌厉、“二王”的磅礴气韵。

     

        怎样使楷书静中有动,呈现出活脱气象?他将行书笔法融入楷书,力求既“稳”又“活”,既不失法度而又富有生气。

     

        渐渐地,他的楷书有了名气。2009年,为致贺新中国60周年华诞,他潜心创作了长达100米的楷书论语长卷。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见之颔首:“此作者看来是久经修炼之人,现在像这样肯用心于书道的人不多见了,理应大力支持。”学者刘梦溪更是激动,连连感慨:“又见到古代书法了!”而他用三年时间工笔写就的《楷书毛泽东诗词》《楷书道德经》《楷书论语》《楷书金刚经心经》等作品集,一经出版,更是好评如潮。

     

        楷书之美,令68岁的他陶陶自得,乐在其中。“我会一直这么‘疯魔’下去。只要有笔墨为伴,哪怕把我扔到深山老林里待半年,也不会腻。”

     

        “能尽份心力,我很幸福”——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守卫者”

     

        康殿英最喜爱的书写题材,一是传统文化经典,二是关于家乡保定的一切。

     

        《名城保定百咏》《历代皇帝咏保定》《历代名人咏保定》《咏保定老电影十二首》《保定名人颂》《保定名产名胜颂》……他以保定为题材的作品已经攒了几千幅。

     

        曾有很多人想购买这些作品,他一概谢绝了。“我有个‘野心’——啥时候能在咱保定建个‘保定艺术园’?如果有这么个载体,我可以把这些作品全部捐赠,分文不取。这样,即使多少年以后我们这些书写者不在了,艺术园还在,书法还在,保定文化的魅力还在。”

     

        康殿英一直心怀文化梦。2004年,刚满60岁的他主动从企业一把手的岗位上退下来,从此专注于两件事:研习书法,弘扬文化。

     

        一出手就是大动作——

     

        2005年,他牵头成立了“保定市文人书画研究院”、“中华文人艺术家协会”和“中华文人书画艺术研究院”,还注册了“中华文人文”商标。

     

        2006年,他开始筹备“和谐颂·中华文人首届书画大赛”。短短几个月,6000余份作品从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法国等国飞来,填补了保定没有举办过全国书画大赛的空白。

     

        初战告捷,年度赛事接连出炉:2007年,以“儒释道文化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华文人第二届全国书画大赛圆满落幕;2008年,“纪念祖冲之碑廊书法展”应者如云;2009年,“中国今诗三百首”征集和“保定赋”、“县市赋”征集火热进行,众多文学爱好者捧出力作,现已结集出版……

     

        康殿英成了保定的“文化专家”。2009年4月,定州市找到康殿英,特邀他策划“定州市河北文博园”,并联合举办“中山文博园碑”全国诗书画大展赛;2010年3月,唐县建设唐尧文化园,他也成为策划组织者之一。

     

        2011年,“保定国学学会”成立,这是康殿英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新尝试。

     

        最近,他又有了新动作:“新中国保定文化名人志”、“新中国保定之宝”、《国学新篇》新编千字文征集、《保定国学》期刊以及“保定少年书法新星海选”,几件大事同步进行,康殿英忙碌着,却身心愉悦:“我做这些,都是为了让保定这个文化名城不徒有虚名。中华文化正处在伟大复兴中,能尽份心力,我很幸福。”

     

        原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为康殿英题字:“中华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康殿英把这幅字挂在办公室最醒目处。这是他最大的骄傲,也是一个文化人心中永远的目标。

     

        (本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