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在横琴大工地上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11版)

        8月23日,记者走进珠海横琴大工地,从地面路桥到海底隧道,从地下管沟到澳大校区,从新家园到长隆公园,万名建设者正挥汗如雨,昼夜奋战。

        “六年工程,三年建成!”南粤集团总工程师张琳琳自豪地说,澳门大学新校区12个学院、8大书院,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将于今年12月19日竣工。与此配套的还有连接澳门与横琴之间的1570米长、海底双向四车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海底隧道,隧道上面还要预留15米深的航道,以满足3000吨级客货轮通航条件。

        “横琴的重大建设项目都将是万无一失的国家工程!”珠海市委常委、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说,横琴创新了一套与既定目标相适应的项目工期“倒逼”机制,包括提前开工许可制、告知承诺制、项目协调督办制,还有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导向的境内境外工程审批手续互认制,从而形成了具有横琴特色的项目建设管理新体制。

        中国交通集团四航局工程师何锦明手指着工地上大型搅拌机说:“这里50多米深的软基础处理在世界施工史上都是头号难题,我们通过打降水井、摞排水板和三轴搅拌等方法,探索出了一套真空液压填塞法,不仅克服了窝工现象,而且在高峰期以每月完成1.5亿元投资额的施工强度强力推进。

        沿着一道伸向地底深处的简易楼梯,记者走进正在掘进中的三仓式综合管沟环岛东路段,承建方中国二十冶工程部部长蔡冬自豪地说,在投资135亿元的市政基础设施中,32公里长的环岛地下综合管沟称得上当今城建工程的“世界之最”,它把横琴岛所有电线电缆、供水供气、排污排废、送冷送暖、光纤通讯以及管网维护全都集中于地下综合管沟之中,如果说巴黎、东京和上海浦东在市政基础设施中使用综合管沟属于小试牛刀的话,那么,横琴今天已能做到全岛铺设。

        本报记者 杨连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