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晚,话剧《立秋》迎来了第600场演出。北京长安大戏院座无虚席,观众随着剧情发展时而悲伤,时而欢笑,沉浸在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中。
《立秋》八年来演出640余场,足迹遍布全国一百多个城市,获得了全国所有重大奖项“大满贯”,缔造了中国戏剧舞台的传奇。
该剧也让山西省话剧院凤凰涅槃,重获生机。世纪之初,山西省话剧院曾负债200多万元,账面可用资金仅91.6元,数年不排戏不演出,人心涣散,濒临倒闭。在“生存还是毁灭”的抉择面前,剧院领导班子痛下决心,准备创排一出高质量的“看家戏”,这就是后来的《立秋》。
为请专家论证剧本,两年里,院长贾茂盛往返北京数十次,在立意、内容、台词、音乐、舞美、表演等细节上狠下功夫。他们邀请著名艺术家陈颙执导《立秋》:“一开始陈导就直言,剧本不行。于是剧本修改了三次,我就请了她三次,每次都被她拒绝了。直到第四稿,她才接下这个戏。”一接下执导棒,陈颙便开始了呕心沥血的创作。她不顾70多岁高龄,几次去山西实地采风。到剧本定稿时,她的案头资料加起来有1米多高。
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4月18日,就在一切进展顺利,离首演不到十天的时候,陈颙猝然离世。天仿佛一下子塌下来了,贾茂盛焦急地想,谁能接下这个重任?他想到了陈颙的入室弟子、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查明哲。查明哲不愿看到因为老师的离去,使《立秋》的质量受到影响,毅然挑起了重担。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剧本,他在六七天的时间里完成至关重要的舞台合成,经过努力,师徒二人生死接力完成的《立秋》如期与观众见面了,获得了观众的热烈肯定。
本报记者 李蕾 通讯员 梁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