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于千年古城莱阳应时而生,开胶东地区师范教育之先河。吴伯箫、藏克家、何其芳等名师先贤相继在此弘文励教、开启民智。卢沟桥的炮火迫使第二乡师师生毁校纾难。可争取民族解放的火种,又让它在胶东大地复萌再生——胶东公学接续成立,并迁徙办学千余里,师生相携,幕天席地,把抗战的种子撒遍胶东大地。
战争的硝烟散尽,胶东师范学校秉承胶东公学的家国情怀,继续其兴教育才的使命,郁郁墨香,琅琅书声,再次洋溢在梨乡莱阳。其后,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从莱阳到烟台,数十年弦歌不绝;从师范专科到师范本科,从师范学院到综合性大学,如今的鲁东大学,始终坚持“厚德博学秉红烛,日新笃行蕴华章”的精神。
历史传统、胶东风物与时代价值在这里相融升华,凝练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了以张炜、矫健等为代表的“鲁大作家群”,莘莘学子更是为烟台、威海的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为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贡献着聪明才智。
如今的鲁东大学,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办学定位铺展蓝图,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举措使学校呈献出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明媚光景。承载历史期翼的红烛之光愈发摇曳生辉,照亮着胶东的蓝色港湾,惠泽着胶东的社会民生。(原永乔、张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