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星垂野阔,月涌江流。十年间,艺术家把“文艺为群众服务”牢记心中,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火热的日常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镜头记录岁月的斗转星移,用角色诠释生命的浓墨重彩,通过文字书写生活的风起云涌,奉献给人们一部部震撼心灵的精品力作。
影视:为现实谱曲,为历史燃情
徜徉在中国影视的艺术长廊,一部部优秀作品不仅记录了中国电影从内容、题材、类型到生产制片、营销方式的提升,也见证了中国艰辛曲折的奋斗历程和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这种宏大史诗,还是《郭明义》《杨善洲》《张思德》那些传记影片,都将历史现实的书写巧妙地转化为生动的艺术表达,将主旋律深植于观众心中。
相较于上世纪的电影,新一个十年的商业大片创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蜕变。很多作品超越了简单肤浅的叙事手法,从现实主义切入深度剖析,以人性为原点为观众描绘世界这个大圆。《唐山大地震》中被抛弃却在多年后原谅母亲的方登,《集结号》中为死去的兄弟讨说法的“光杆司令”谷子地……他们是渺小的、普通的,但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却给人温暖和力量。
从《嘎达梅林》到《可可西里》,从《千里走单骑》到《刮痧》,从《美丽的大脚》到《暖春》,电影人在不断挖掘思想内涵的同时,也不忘类型的革新、视角的转变,把个人的文化思考融入构图、造型、用光、画外空间拓展,使中国电影的艺术品质大为提升。
在电视剧这个百花园中,既有《长征》、《东方》等红色经典,也不乏《亮剑》《士兵突击》等军旅大作,更有《潜伏》《悬崖》等谍战剧,电视剧创作者们将那段激情似火的年代留给我们的特殊记忆尽情书写。
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电视剧的创作走出了多条发展之路——家庭伦理剧《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以温情的色彩缔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而《大秦帝国》《闯关东》用磅礴的气概叙述宏阔的历史进程;《奋斗》《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以青春故事满足不同口味的观众需求,为电视剧创作烙上了这个时代的特有印记。
舞台艺术:为生命礼赞,为艺术倾情
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舞台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喷涌而出,经费投入越来越大,各艺术门类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再现小岗村农民在全国率先实行“大包干”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话剧《万世根本》,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伟大品格;2012年《赵氏孤儿》又在香港精彩绽放,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不断走出去,见证了歌剧这个舶来的艺术形式本土化后带着中国元素成功走出去的不俗成绩。
时代在不断前进,艺术家们始终以敏锐触角追寻着这永不停歇的脚步,用创作弘扬时代精神,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功伟绩。2009年国庆期间,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后我国舞台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上演,成为当时文化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事件。3200名演员参演,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艺术地再现169年的历史画卷,宏大叙事手段和独特舞美设计使广场艺术和舞台艺术高度融合,实现了中国当代和历史穿越时空的对话。还有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我们的旗帜》……一批昂扬向上、形式多样的文艺精品在国家每一个关键节点唱响了时代主旋律,高扬起民族精神的大旗。
在今天的舞台艺术中,国家团队锐意进取,民营方阵也不甘示弱,涌现了大量不俗之作。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程婴救孤》,松雷集团的音乐剧《蝶》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越剧《状元未了情》等剧目都深受观众喜爱。对于小剧场戏剧,艺术家们通过调整观演距离和票价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实验,以实现戏剧创作的突破与提高,吸引观众涌入剧场。
文学: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抒情
“文学看似没有有形的力量,但文学的功用,是让灵魂有所依托。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世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曾这样描述文学的功用。十年来,作家们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以虔诚的笔触描绘着五彩斑斓的世界和生活,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读者的心灵。
在创作纪实之作《阿里阿里》过程中,杜文娟为着内心的一分宁静,数次进藏,不为矫作的朝圣,只有真实的融入和漫长的驻守;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诉说着鄂温克族的顽强坚守与百年沧桑,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娓娓道来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凉;在陕西的丹凤县,那一声尖利的《秦腔》划出“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那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细微情绪,在贾平凹的勾勒下,犹如一出生动的皮影戏,跃然于幕。
文合为时而著。十年间,中国作家们笔下凝聚使命感,心头澎湃赤子情,用智慧和才情道尽天下万千气象。汶川地震,山河坼裂,李鸣生在满目疮痍中记录、思考,写就了《震中在人心》;奥运盛事,梦圆北京,徐坤以一座虚构的奥运协办城市为背景,用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讲述奥运筹办的故事;王树增花费将近6年时间收集和研读史料、采访上百位老红军,并数度重走长征路后,写下了全景式纪实文学鸿篇《长征》……
十年间,有人初露锋芒,有人大器晚成,有长篇小说高速发展,有网络文学孕育而生。文学,是生活的升华,是时代的缩影。我们期待着它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李蕾 通讯员 梁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