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草原英雄小姐妹”旧居的变迁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7日   07 版)

        58年前的一天,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草原上,年仅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这对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传遍全国,感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驻守在这片草原上的包头市明安边防派出所官兵以传承弘扬英雄小姐妹精神为己任,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开发龙梅、玉荣旧居的旅游资源,为草原树起了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灵灯塔”。日前,本报记者深入包头市达茂草原采访,亲身感受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旧居的变迁。

        出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向西北行驶90来公里,下到通往草原深处的水泥路上,再绕过一片丰茂的草坡,就到了明安镇希日朝鲁嘎查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故乡。

        龙梅、玉荣的旧居,是低矮的2间土坯房,加起来面积约30平方米。门口挂着“龙梅玉荣旧居”的牌子。屋子里,陈列着有关报道“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报纸、图书和照片。

        在修缮一新的旧居里,包头市边防支队明安边防派出所的官兵正在与龙梅、玉荣的侄子戴保全一起打扫屋子。虽然多年没有人住,但是屋子里的东西摆放得井然有序,玻璃、桌子、茶壶等物件都擦得很亮,马鞍、马靴等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很多游客在这里参观,拍照。

        老戴说:“过去,我姑姑住过的这两间土坯房很破旧,里面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2006年,派出所的官兵找到我,说让我开一个旅游度假村。他们帮我翻修了姑姑的旧居,充实了姑姑小时候用过的一些东西,又搭起了三个蒙古包,还帮我办回了各类营业执照,就这样,我的旅游度假村投入营业了。”

        明安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王喜龙告诉记者,派出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感人故事,积极为他出主意、想办法,并千方百计维护旅游点治安秩序。2007年在这里设立了报警点,只要是接到报警电话,边防派出所不管多晚也是随叫随到,所以这里的治安一直很好,旅游点也就办得越来越红火了。

        记者跟随老戴一起走进一顶蒙古包。包里有一个木桌、能容纳20多个人一起就餐,桌子上摆满了奶酪、炒米、奶茶、蒙古果子、时令蔬菜等丰盛的饭菜。不一会儿,老戴的妻子端着一个煮得鲜嫩的羊背子走进蒙古包,后面还跟着一位穿着漂亮蒙古袍的女歌手和一位拿着马头琴的蒙古小伙儿。伴随着悠扬的蒙古长调,蒙古包里游客的情绪也高潮迭起。

        记者了解到,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旅游点的层次,从2009年开始,每个旅游点都购买了新式厨具,餐具定期消毒,盖起了砖瓦结构的男女厕所,基本的旅游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老戴说:“过去我们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深处,现在办起了旅游度假村,手里有了钱,就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我高兴。更高兴的是大城市的人能来草原上,参观我姑姑的旧居,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感人事迹。”

        由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缘故,“龙梅玉荣”草原旅游度假村已经声名远扬,以这儿为中心的旅游度假村遍布龙梅玉荣旧居周围,这片草原上共有近百个蒙古包。仅老戴的“草原旅游度假村”目前拥有22个蒙古包,6只骆驼,20多匹马,占地600多平方米。这在以前的牧区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夏季日接待游客300余人,老戴一家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

        (本报记者 高 平 本报通讯员 白生云 王喜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