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光明论坛

    坚守文字尊严

    敬元勋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7日   07 版)

        语言、文字不是一泓静水,犹如滔滔江河,是流动着的。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语言及文字表达也必将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对新词、新语一概排斥,甚至力主封杀,显然不是正确的态度。反之,认为语言文字也可以无视章法,随意拼接,标新立异,那则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侮慢和亵渎。

        当今,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的快速普及,网络语言蓬勃兴起。我们在甄选和吸收网络文化的同时,也应对网络语言保持理性和分析的态度。网络语言主创者大多为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在网上交流往往带有浓厚的游戏心态,蓄意追求语言形式的怪异和新奇,从而感到有趣和开心。正如一些语言专家所说,网民上网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娱乐、休闲、宣泄情绪……所以,情绪化的语言比较多也就不足为奇了。很多谐音的网络语言,则是用来进行娱乐性交流的。

        但是许多网络语言,唯“趣”是从,滥用谐音,调皮搞笑,毫无理据。面对勃然兴起的网络语言,我们要更新观念,正视和研究这一语言现象,既不能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又不能盲目跟风,为那些不规范的语言文字游戏推波助澜。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即严格区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界限。我们无须一律强求年轻人规范网络用语,何况他们也拥有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这种语言游戏如果只局限于网络交流平台,我们也不妨抱着宽容的态度。

        本文所要郑重提出的是,我们国家的正规出版物,理应严格遵循文字规范化的原则,对采纳网络词语持既开明又慎重的态度,切不可助长那种网络游戏语言在全社会泛滥,借以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坚守汉语言文字的尊严。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现在的一些大众传媒,一些深具社会影响的报纸,也在跟风学步,使用一些不规范的网络文字,以标榜时髦、新潮。这种做法的短视和有害是显而易见的。以往,一些网络文字还只是在新闻的字句中引用,如今有些已上了头版大字标题,如将青年教师写成“青椒”,其他如“粉丝”、“驴友”、“拼爹”、“打酱油”等等,也都上过标题。

        大众传媒不同于网络“自媒体”,它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其语言文字的社会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古人云:“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民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我们期待着大众传媒树立起对汉语文字的敬畏之心,为引导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作出表率。行文至此,我想借用著名老作家杨绛的一句话作为这篇短文的结束语:“因为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文字,爱祖国语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