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刚完成的报告,里面有对‘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框架建设的一些建议。”打完招呼,身材微胖、一头齐整短发、戴一副金边眼镜的黄闻云便将一沓稿纸递给记者。
这是黄闻云第五次因“信用”问题上书中央领导。从1999年起,为了使国家能尽早建成一套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黄闻云跟“信用”较上了劲,一刻未停,四处奔走。
“我亲眼看到许多朋友被骗得倾家荡产,自己在办企业过程中也有过很多类似遭遇。”年过半百,身为企业经营者的黄闻云对社会上的不讲诚信问题,有着切肤之痛。1985年,28岁的黄闻云满怀理想来到深圳开创事业。然而,在商界的摸爬滚打中,黄闻云亲眼目睹了很多商场上骗与被骗的悲剧故事,连她自己的企业也因创新成果被“山寨”几近破产。看着眼前受骗者的无奈,还有骗人者得不到惩罚反而因此获利,黄闻云陷入深深的迷茫。
1999年,黄闻云的一次出国考察,刺激了她敏锐的神经。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信用体系在国家和个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深深地震撼了她。特别是美国人的一句话:“不讲信用就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更引起了她对市场信用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1999年8月,黄闻云作出一个大胆决定——上书中央领导,建议建立我国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她在给中央领导的信中详细阐释了公平竞争对于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必须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历史新课题。信中说:“只有建立好我国的信用管理体系,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吸引大批的海外学子回国,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的安全软着陆。”
建议信送达仅几天,中央领导就给予了重要批示,并指示召开了一个有6部委主管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讨论并批转了黄闻云的上书。我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问题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1999年10月中旬,黄闻云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在该所设立了“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课题”,并自掏腰包对该课题给予了第一笔资助。同时,黄闻云还出资邀请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信用管理专家林钧跃等人分赴美国、欧洲做专项调查。
此后,她又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政协提案的技术支持工作,资助了大学的信用经济研究课题,自费翻译了美国的《公平竞争信用报告法》、《美国银行法》,还出版了中国信用领域的两本奠基性著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原理》和《现代信用学》一书……她还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筹建过程中遇到的阶段性问题汇总归纳后3次上书中央领导。
如今,在黄闻云的积极推动下,“信用管理专业”已正式被列入高等教育的专业学科。而曾经在黄闻云的感召下参与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的林钧跃、吴晶妹等人,也已成为中国信用领域公认的学术带头人。今年7月份,黄闻云带着自己的第5份“谏言书”——《关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框架建设的具体建议》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