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内在结构体系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尤其在以知识创新和智力竞争为标志的现代社会发展中,创新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活动得以进行、创新成果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和核心。
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对,是指能够打破惯常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突出地表现在科学发明、理论和文艺创作等各种创造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起作用的复杂的系统过程,是由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的结果。认真分析这一复杂系统过程背后的心理过程,可以发现创新思维有内在的结构体系。依据创新思维是否具有依托目标,可将创新思维分为批判性创新思维、反思性创新思维和开拓性创新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是有依托的创新思维,即原有理论、观点和认识中的问题与不足成为创新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和靶子;反思性创新思维的依托较为隐匿,创新所依托和利用的实践经验以及实践中出现的种种情况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目标并不明确,需要反思、探析才能逐渐明确;开拓性创新思维是一种没有依托的创新,脱出了已有的框架,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性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三个层级的创新思维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结构体系。创新思维一般从批判性创新思维开始,逐步发展为反思性创新思维,再升华为开拓性创新思维。这些创新思维都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的。
创新思维内在结构体系的链接
批判性创新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是指能够突破已有成果的定势,对已有成果做出考问和质疑。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敢于对司空见惯的“完美无缺”的事物进行考问和提出质疑,善于发现现有成果或制度中的问题和不足,能够敏锐地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予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薄弱环节。这种创新是对原有理论或制度的一种辨证否定和“扬弃”,往往以原有的理论或制度为创新的依托和靶子,属创新思维的开端。
反思性创新思维。反思性创新思维是指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已有理论或制度进行自省,发现已有理论或制度的偏颇,并进行生发开来的匡正。反思性创新思维是自身对已有理论或制度的反省,创新的依托或靶子比较隐匿。因此,深厚的理论功底、多方面的历练以及反躬自省、联想、比较和组合等方面的能力是反思性创新思维所必须的。
开拓性创新思维。开拓性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力,即“悟性”,往往是通过灵感、直觉等非逻辑思维来实现的。灵感、直觉等非逻辑思维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跳跃性等特点,表现为在创新活动中,没有经过严密推理和系统论证而意外地突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性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跳跃和升华,摆脱了已有的框架和束缚,几乎没有依托和靶子,是创新思维的最高境界。它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熟练的逻辑推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不懈的思维努力为基础的。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形成崇尚创新、激励创新的氛围,确立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相关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科学化的保障体系,搭建发展和展示创新思维的平台,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支持。从微观层面来看,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发创新动机,提供创新思维的动力。动机是行为的原动力。要想产生出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激发人的创新性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激发和培养创新者的兴趣,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创新者充分认识所从事领域的重要性,使其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到价值、体会到快乐。另一方面要对创新思维予以鼓励、支持和奖励,鼓励产生新的想法,支持新想法的尝试和实施,不仅要奖励成功的创新思维成果,而且要奖励失败,也就是要充分肯定创新思维的过程和创新者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转移个人承担的创新风险。
二是积累知识经验,奠定创新思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原材料。只有原材料丰富了,才有可能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开阔视野和进行广泛的联想、想象,进而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开展。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打好知识基础,拥有广博的知识,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获得理论学习所不能给予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积累“如何做”的隐性知识,而这些往往是产生联想、想象和灵感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创新潜能的发挥。
三是树立“过程”意识,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在传统和现实的教学中有明显的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倾向。学习者往往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提供的现成知识,缺少了通过动手、动脑来思考、认识、转化和内化等的丰富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获取、记忆与再现等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习者的思考和探索,忽视了学习者认知策略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过程”意识,为学习者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习者质疑、思考、讨论、探究,鼓励发表不同观点、提出不同见解,肯定其所做出的各种思维努力,不强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习者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四是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因此,思维训练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非逻辑思维产生的思想还需逻辑思维去论证。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训练横向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学会联想和想象,避免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多种意义的思维,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还必须要发展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掌握、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具备符合规律的推理能力,这样才能有力的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文是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立项课题(20092025)、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09052)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