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文化强市百城行(61)

    格尔木:昆仑文化塑造城市灵魂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7日   04 版)
    昆仑山 本报记者 刘鹏摄
    察尔汗盐湖上的采盐船 本报记者 刘鹏摄
    文化地标 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纪念雕塑

    本报记者 刘鹏摄

        ■格尔木市委书记朱建平: 打造昆仑文化、盐湖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的“软实力”和“硬支撑”

     

        ■格尔木市市长王林虎:    文化,是一座城市鲜活的个性和标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主持人语

     

        一座城市可以没有GDP,但不能没有文化。格尔木作为一个只有50余年建政历史,在一片戈壁荒漠建设起来的年轻城市,建成底蕴深厚的“文化格尔木”景观,引人注目。增强文化竞争力,格尔木还将大有作为。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走进青海省格尔木市。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多元乡土文化别样精彩

     

        一声汽笛的长鸣,将格尔木这个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边缘的中国盐湖城定格在了钢铁天路——青藏铁路最核心的起点上。在昆仑神山苍茫的怀抱里昂首挺立的西部重镇格尔木,环拥察尔汗盐湖,北守河西走廊,东依青海大湖,西固丝绸之路,是西部重地。考古发现,格尔木是开创古代文明之地。

     

        “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格尔木市的乡土文化主要以蒙古族和藏族文化为主。自上世纪50年代后,随着柴达木资源开发,驻地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高度移民城市的特征。汉族的各种节庆活动,蒙古族“那达慕”盛会,藏族赛马、藏历新年、回族开斋节……每年,格尔木各族群众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庆祝本民族的节日,在这样一个高度移民的城市里,格尔木的城市文化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特色文化享誉世界

     

        北京奥运会奖牌采用金镶玉,这一构思将中国玉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做了完美的结合。作为奥运奖牌用玉的昆仑玉出自青藏高原上最为耀眼的新型工业城市格尔木,这里同样也是“福娃迎迎”的故乡。格尔木素有“中国盐湖城”美誉,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盐湖和盐化工产业基地,格尔木人“立下愚公志,开拓柴达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写下了诸多中国第一: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国产钾肥、进藏输油管道……建立了有着鲜明特点的格尔木文化定位。

     

        文化,是一座城市鲜活的个性和标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多年来,格尔木始终着眼于培育地域特色文化,重视昆仑文化发掘研究。作为一座只有50余年建政历史,格尔木在一片戈壁荒漠中建设起来的年轻城市,同时,也是昆仑文化的核心区域,拥有打造昆仑文化先天的区位特色优势、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

     

        近几年,格尔木市积极举办了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圣殿般的雪山——昆仑山交响音乐会、“玉珠峰登山节”等一系列国际性盛会,进一步发挥了格尔木的地域和文化优势,通过创意文化平台,扩大对外宣传青海、格尔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青海、格尔木的对外开放、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外部舆论环境。与此同时,格尔木把昆仑文化作为培育城市文化的主体,举办了多届昆仑文化艺术节、昆仑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开辟了以昆仑文化为主题的一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着手规划实施昆仑神话园、中国昆仑玉交易城等一批重点昆仑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加大昆仑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力度,筹划编排《昆仑山的传说》、《昆仑魂》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神话史诗剧和音乐剧,对提升昆仑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树立格尔木独有的城市文化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昆仑文化在格尔木已经有着较为普遍的文化认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已成为格尔木这座年轻而富有朝气活力城市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一张亮丽多彩的名片,以高端文化、优质文化、健康文化提升广大市民精神文化内涵的初衷得到较好实现。

     

        群众文化深入民心

     

        近几年,格尔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亮点,抓好亮点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了文化“三下乡”活动、电影“2131”工程、迎新年元旦升国旗暨环城中长跑活动、激情文化广场、运动会暨全民体育大会等一大批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受市民喜爱。

     

        格尔木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尤其是近年来,立足市情特征,格尔木把公共文化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努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基本形成了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文化设施覆盖全面、文化队伍健全活跃、文化活动丰富经常的良好局面。

     

        2011年5月,格尔木市成为青海省唯一成功入选全国首批31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在建好重点设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广泛推进文化惠民,保障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投资260万元实施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完成全市数字电视改造、全面完成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作、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文化免费服务等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深受欢迎。

     

        在把握自身特质,提高公共文化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格尔木还着眼于培育地域特色文化,重视昆仑文化发掘研究,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在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中,格尔木市乌图美仁那达慕等体育类项目入选并被正式命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积极依托辖区资源,打造基层文化建设亮点,先后建成了郭勒木德镇国家级木雕刺绣之乡、乌图美仁乡国家级那达慕之乡等特色文化乡镇,形成了乡镇民族民俗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经常举办的文化建设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刘 鹏 本报通讯员 李莎莎)

     

        专家点评

     

        青海省作协名誉主席王贵如

     

        格尔木是一座移民城市,是对所有外来文化都能兼容并包的城市,也是一座年轻的成长中的城市。年轻,就有这样那样的梦,并且会蹽开大步去追梦。

     

        城市简介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总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市区平均海拔2780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全市人口25万,全市有各类中小学40所,现有文化机构11个,专业学术团体15个,各类科技人员5000余人。

     

        ■近年先后获“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文化旅游名片

     

        ■察尔汗盐湖-万丈盐桥、将军楼

     

        ■昆仑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昆仑山野牛沟道教祖庭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雪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纳赤台昆仑神泉、胡杨林

     

        专栏编辑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