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研讨会之前,与会代表考察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的四处基层大讲堂。我们看到,基层大讲堂并不单单是一间教室,而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集中了非常多的内容。比如,讲堂周围的走廊、房间就很重要,其中陈列的东西,也都是讲堂的组成部分,是讲堂的延伸。除了讲课,基层大讲堂还发挥着组织、服务、协调、引领群众的立体化功能。实践证明,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大讲堂建设是扎实有效的,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作用发挥上都有所创新。
一是在形式上实现了“六个转变”。具体而言,就是理论宣讲工作由“下基层”向“驻基层”转变,由宣讲员“个人宣讲”向“团队宣讲”转变,由“我讲你听”向“按需所讲”转变,由“要我听”向“我要听”转变,由“讲授为主”向“综合指导服务为主”转变,由“时段性宣讲”向“常态化宣讲”转变。
二是在作用发挥上实现了“四解四共”。基层大讲堂已经成为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缚、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特色阵地,形成了思想道德共教、经济发展共促、文明风尚共倡、文化知识共享的良好局面。
当今世界,西强我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力不可小视。表面看来,在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公众标榜“自由”。实际上,遇到核心价值的问题,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时侯,他们是高度一致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美军出征,有时神职人员跟着走;美国的军校里也有教堂。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也提醒我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团结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党和群众的关系史,思考了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中国共产党怎样将自己的思想、理念、方针、政策传递到全国人民中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除利用传统的新闻媒体、行政管理等手段外,还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形式,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送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建设基层大讲堂,是一项成功创新实践,应该在全国推广。
基层大讲堂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气神”,是全国宣传文化领域的一个著名品牌、一个重大典型。下一步,希望基层大讲堂能在“讲什么”和“怎么讲”等方面探索出更多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