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古街古艺讲述传承故事

    ——四川崇州探索文化保护利用新方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5日 01版)
    四川崇州街子古镇人流如织。CFP

        青砖黛瓦石板街,小吃民俗老手艺……这个夏天,四川省崇州市街子古镇总是熙熙攘攘,每天涌入街子古镇的游客有上万人。古镇的韵味,不仅在于有保存完整的古镇老街、古寺等古迹,还有传承有序的古老技艺和民俗。

     

        街子古镇只是崇州这座川西平原城市文化保护与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崇州市将古街镇、古传统技艺的保护作为己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花大力气对古建筑古街镇修旧如旧,下决心扶持传统技艺重焕生机,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新平衡,群众也在这一进程中找到新的致富方式。

     

        古街镇修旧如旧

     

        有着“千年小成都”美誉的崇州市元通镇正经历一场嬗变。麒麟街民居、黄氏宗祠、王国英故居等老建筑修缮完成,黄氏故居文物维修、天主堂广场环境打造等将在今年9月底完工。届时,元通镇将再现100年前的原始风貌。

     

        崇州市地处成都平原西部,天府之国的千年积淀为其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街子、怀远、元通、王场等古建筑、古街镇如散落在平畴间的珍珠。崇州市委书记范毅说:“崇州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遗产,不仅是传承文化根脉的需要,更是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群众找到致富新途径的需要。”

     

        街子古镇的打造印证了崇州市对古建筑古街镇的保护思路。结合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要求,崇州市聘请了高水平团队对街子古镇的保护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引下,大到一条街道,小到一间民房该如何保护,都有具体的方案。这些方案都要经过市规划委员会和专家的评审,建设过程中不许走样。这两年,街子古镇拆除违章建筑近1万平方米。此外,崇州市还对环绕街子古镇的味江河进行全面治理,建成了以旅游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味江景区。如今,修旧如旧的街子古镇重现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风格。

     

        在崇州,越来越多的古建古镇恢复昔日容颜。罨画池被公认为川西园林建筑艺术的传世精品;陆游祠是全国除绍兴外仅有的纪念陆游的专祠;崇州文庙是四川省保存最完整的文庙……

     

        传统技艺焕发生机

     

        在怀远古镇,数十家藤编门店一家挨着一家。顾客还可到门店后的工厂现场见证一根根的藤条如何变化成姿态各异的工艺品。

     

        藤编传承了200多年,竹编兴盛了2000多年,这就是崇州传统技艺的历史厚度。金鸡风筝、街子汤麻饼、怀远三绝、崇阳大曲酿酒等制作技艺均已成为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不仅要让这些传统技艺保存下去,还要让其发扬光大,焕发生机和活力。”崇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嘉聪说,“有了传统技艺的穿针引线,古镇才有魂魄和看点。”

     

        崇州逐一解决传统技艺发展传承中面临的原料、场地等具体问题,并通过扩大宣传等举措扶持传承人。通过政府推动,汤麻饼、怀远三绝等传统产品已经声名远播。

     

        在藤编和竹编产业,崇州市免费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养能手。同时,邀请四川美院等单位进行智力支持,推出款式独特、时尚新颖的新产品。

     

        “集中就能产生积聚的效益。”据怀远镇镇长刘桂英介绍,怀远镇建设藤编一条街让藤编厂抱团发展,同时建成占地60亩的藤编加工区,集生产加工、展览销售、产品研发、农民工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成立藤编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

     

        藤编工厂积聚发展节约了成本,也加快了市场的形成,藤编从小作坊发展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年营业额达4亿元。怀远镇也成为“中国西部藤编之乡”。

     

        通过扶持,越来越多的“民间手艺”从小作坊发展成了工厂化、标准化的大生产。

     

        崇州将街子古镇朝阳路打造成首条非遗文化活态展示一条街,吹糖人、剪纸、成都漆艺、蜀绣等13家“非遗掌门”齐聚。

     

        这些平时藏在深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崭新的表现舞台,不仅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它们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文化传承衍生致富新产业

     

        街子古镇保护与打造政府投入近3亿元,元通古镇保护主要项目预算3000万元以上,怀远古镇耗资5000万元……

     

        从事古建筑古街镇的保护和传统技艺的发掘,崇州投入巨资。这笔账如何算?范毅说:“我们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我们更得到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崇州通过古街镇的保护,正形成以街子古镇、怀远古镇、元通古镇为核心的乡村旅游黄金走廊带,每年吸引两百多万游客前往。由此带动上千家农家、上万个工作岗位从事旅游接待。截至今年7月,共发展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32家,旅游业就业人数2.5万余人,今年已接待游客2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8亿元,旅游服务业正成为崇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每天,街子古镇伴江游道旁“临江缘”老板吴勇都要接待络绎不绝的游客。他和八九个小工天不见亮就要忙活开。3年前,他通过银行贷款、找亲戚朋友借钱,凑足50万元在古镇建起了自己的店面,而今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有了可观稳定的收入。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