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

    完善工作体系 打造社区服务

    作者:上海市文明办巡视员 陈振民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2日 16版)

        上海市坚持从完善工作体系入手,以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动全市“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目前,上海已有关爱他人志愿服务项目9000多个,关爱社会志愿服务项目20500多个,关爱自然志愿服务项目5000多个。

        近年来,尤其是世博会以后,上海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但是上海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还不够完善,离社会全覆盖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不少有志于参加志愿服务的市民仍然难以找到可以就近就便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

        中央文明办推进“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发布“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以后,我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上海部分区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导向,开始探索在社区层面建设实体化、窗口化的志愿服务中心,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社区层面建立志愿服务中心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会化运作模式,使街道文明办、志愿者协会与接受服务的群众和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之间,有了一个面对面联系交流的窗口。建设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能够为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是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必须落地在广大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扎实开展。从实践看,中心建设使“三关爱”在社区更为活跃,至今已举办“三关爱”活动1000多项。

        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发布志愿服务信息,集中各方各类志愿者组织和队伍,组建志愿服务项目运行的服务链,并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和培训、交流等活动,促进志愿者组织的健康发展。

        6月26日,我市召开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并提出目标任务:至2012年底,全市所有城市城区的街道(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至2013年底,郊区街道(乡镇)普遍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工作推进会之后,市文明办强化指导,扎实推进全市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各区县都进一步明确了文明办实施日常管理,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为面向广大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单位、志愿者、居民,实行常态化、社会化、项目化运作的服务窗口和统筹平台。强化中心内部建设,提升组织服务能力。志愿中心积极配置资源,组织活动,开展培训,切实服务各类志愿者组织,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活动更加丰富。打造中心服务平台功能,使“三关爱”活动蓬勃开展。各区县积极发挥志愿中心的项目平台作用,至今汇聚了近3万个项目,基本涵盖了“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