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打造人才高地引来“才”源滚滚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1日 11版)

        日前,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全省面向海内外招揽高层次人才1849人,这些高层次人才岗位中,最高年薪达500万元。

        近年来,福建在全力推进海西建设和跨越发展过程中,强化创新驱动,通过人才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福建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和《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等政策,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才”源滚滚对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9年9月,在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工作的魏太云研究员放弃在国外蒸蒸日上的研究事业,回到阔别6年的母校福建农林大学,被聘为植物保护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在短短3年时间里,他主持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SCI总影响因子达75。

        福建农林大学的人才引进工作,正是海西打造人才高地的一个成功案例。为给“新成员”搭建“施展拳脚”的平台,该校积极鼓励他们牵头申报国家和省里的各类重大科研项目、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等。特别是学校原本的学科骨干甘为人梯,为这些“新成员”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支撑。2010年,该校积极推荐中青年骨干教师汪世华教授掌舵申报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而其团队成员竟包括谢联辉院士以及尤民生、王宗华、关雄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

        唯有“安居”方能“乐业”。对引进的高端人才,福建各地全力做好服务工作,解决他们的住房安排、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问题,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为了让引进的专家们安心搞教学、搞研究,福建农林大学专门成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科,由人事处牵头后勤、教务、学科办等相关部门,为这些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2008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共引进109名人才,其中全职引进的占到80%。

        如今,福建已成为海峡西岸人才高地。据了解,至2010年末,福建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283.6万人,比“十五”末增长32.5%,人才贡献率达23%。全省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115个。五年来全省引进高层次人才1.2万人、海外专家7.5万人次。

        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向先表示,下一步福建将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实施特殊政策,探索特殊机制,打造特殊平台,建立特殊保障,最大限度、最大规模地引进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一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储备一批高端后备人才,用好一批各领域名家大师,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