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5)

    卢怀玉:棉农的“娘家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1日 01版)
    “国家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对未来我更加充满信心。”

    卢怀玉(左一)向棉农传授植棉技术。本报记者 耿建扩摄

    “国家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对未来我更加充满信心。”

    ——卢怀玉

        8月中旬,雨后的冀中平原。蹲在垅间观察棉花长势,不时用毛巾擦拭头上汗水的卢怀玉,俨然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就是这个看似普通农民的卢怀玉,却拥有着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村科普十大标兵等一串串光环。他种植推广的“中棉10”,结束了我国北纬38度以北不能种夏播棉的历史;他领导的国欣农研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棉农合作组织,入会会员6万名。

        “我是棉农的儿子,学的又是农学,我想不出比回乡创业更合适的选择了。”1994年,当出国深造、留在北京研究院所等许多机会摆在卢怀玉面前时,这个中国农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却作出了一个“另类”的决定——回乡创业,服务棉农。

        卢怀玉回到河间县后,便一头扎进了他的植棉事业中。当时,他看到棉铃虫让棉农吃了不少苦头,便暗下决心:一定要选育出具有抗虫性的棉种。1995年卢怀玉组织起自己的科研队伍,承担起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省农科院等单位的试验、示范任务。这一年,卢怀玉和他的会员们带着棉花良种到海南繁种,在窝棚里度过了日日夜夜。第二年,终于筛选出了抗虫性、丰产性、早熟性俱佳的主栽品系。

        几年间,卢怀玉领军的科研团队一次次突破难关、一次次填补空白。2008年,“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欣棉6号和8号选育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1000万元无偿资金的支持。目前,农研会已有11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并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中棉10”的种植推广,被专家誉为“棉花生产历史上划时代的成果”。

        为了带动更多棉农尽快富起来,把农研会真正建成棉农的“娘家”,2002年开始,卢怀玉每年都组织专家对棉农进行培训。几年来,已有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棉农得到培训。

        为把先进的植棉技术传遍千家万户,卢怀玉专门组织了6路专家服务队送技术下乡,每年深入到全国12个棉花集中生产区,向棉农面对面传授植棉技术。截至目前,专家服务队下乡讲课行程8万多公里,向棉农赠送优质棉种10多万公斤。

        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之后,卢怀玉更加坚定了“以棉立业、以棉富农、以棉惠民、以棉报国”的奋斗目标。目前,国欣农研会投资8.1亿元的现代种业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企业将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带动更多的棉农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谈起未来,卢怀玉充满了信心。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