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逢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许多院校和系领导等都有精彩致辞和演讲。其中一些致辞和演讲很有意思,让人从中获益匪浅。看了光明日报7月23日第5版《居安思危 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的讲稿后,再对比之前阅读的10多份致辞和演讲,发觉可以把它们分成如下几类:
故事启迪型。清华大学校长陈吉林在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中说:“今天我只想在这里和你们分享两个我最近读到的故事。”“第一个是关于杨振宁先生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来自于《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当今美国乃至全球IT界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皮特·泰尔。”尔后,陈吉林校长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在追求理想的抉择中,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似乎相互矛盾,在利益或挫折面前,是坚守还是另寻他径?我想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理想。”
热情浪漫型。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题为《远方》的演讲中热情寄语莘莘学子:“你们将来能走向事业的远方,我似乎看到你们的远方将是色彩斑斓的。”“你们要把人文情怀带到远方”,“你们要把诚信带到远方”,“你们要把互信带到远方”,“你们要把独立的人格带到远方”。
过来人生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作为先于大家毕业的‘学长’”,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同学们说道:“此时此刻,每一位‘此间的少年’都会带着复杂的感情,回忆起那些‘转身之间’的往事。”“我也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请你们继承和发扬北大优秀的学术传统,始终保持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谆谆教导型。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的演讲直截了当:“毕业生走出校门,比起高扬理想主义的大旗,我更想谈谈技术性的‘三知’——‘知书’‘知耻’‘知足’。”陈平原主任讲的有些话很难听但很中肯,如,“要是有一天,你半夜惊醒,发现自己已经好久不读书,而且没有任何异常感觉时,那就证明你已经开始堕落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是贫是富。”
祈求希望型。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的毕业致辞,他说:“同学们,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首先希望你们能简朴地生活。”“其次,我希望你们能过高尚的生活。”“其三,我希望你们能过谦卑的生活。”
分享感悟型。光明日报6月27日、7月23日刊登的两篇毕业致辞,着实令人刮目相看。6月27日刊登的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在2012届本科毕业生党员毕业前最后一次党课上的讲话,题目是《与应届毕业生讲讲心里话》。只要看看这篇讲话中的四个小标题及题注语,就能感受到这是真正的心里话,似父母、似兄长、似亲朋好友的嘱托,没有半点虚伪造作,有的只是诚恳与实在。
7月23日刊登的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紧紧围绕《居安思危 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这个主题,推心置腹、直陈坦言,以真挚的情感向同学们吐露自己的肺腑之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四层意思:“既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又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奋发有为的远大志向。”“既要认真学习理论又要深入实践,不断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既要考虑个人前途又要始终站稳人民的立场,满怀信心去为之不懈奋斗。”“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我们这个大党大国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读完整篇致辞,我很受震撼。因为它很有时代感、责任感、亲切感和学术感。
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我想据此探讨的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致辞和演讲。可以肯定,只要有毕业典礼,就一定会有毕业致辞和演讲。致辞和演讲不在内容多少、时间长短,而在于为什么讲、讲什么、怎样讲。套用一句话,没有正确理论高度的毕业致辞和演讲是短视的,没有正确理论广度的毕业致辞和演讲是狭隘的,没有正确理论深度的毕业致辞和演讲是肤浅的,没有正确理论开放的毕业致辞和演讲是封闭的,没有正确理论导向的毕业致辞和演讲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具备正确理论高度、广度、深度和开放的毕业致辞和演讲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才是最受莘莘学子欢迎的,也才能使同学们在三十年、五十年后想起那些毕业致辞和演讲仍然很激动。今年毕业典礼已过,但愿明年乃至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毕业致辞和演讲。
很快就要开学了,开学少不了欢迎新生,更少不了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和演讲。但愿这些致辞和演讲,多一些真情,少一些煽情;多一些真话,少一些客套;多一些真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花里胡哨。
(作者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夏军区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