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6日 星期四

    心中飘扬五星红旗

    ——记阿里军分区扎西岗边防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6日 01版)
    云天之间的英雄战士。 宋宝锋摄

        藏北阿里,是一片离阳光最近的高地,人们习惯地将其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8月上旬,正值盛夏,记者来到平均海拔4600多米的藏北高原,顿感呼吸困难,行动稍快就觉头胀欲裂。

     

        在这片土地上,一群年轻的士兵,乍一见似乎都一个模样,黑红的脸庞,白亮的牙齿,嘴唇稍动就要流出鲜血,皴裂的皮肤,因为缺氧而凹凸不平的指甲盖,每双手握上去都像一把钳子——这群年轻的士兵,就是长年坚守在雪域高原的阿里军分区扎西岗边防连官兵。

     

        绝不把领土守小了

     

        “不能把羊看少了,不能把地守小了。”这是扎西岗边防连官兵的口头禅。

     

        在如此高海拔地区,徒步行走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5公斤。2008年,扎西岗边防连受命在海拔5000米的山口修建观察哨,并拉设铁丝网。那些日子,战士们每天都要背负沉重的铁丝捆和铁桩,奔走在雪山之巅。凭人力,他们搬运了近5吨物资,拉设了20公里铁丝网,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任务。尽管每个人的身上伤痕累累,尽管每个人的军装布满破洞,但战士们说:“衣服破了可以补,但领土丢了,拿什么也弥补不了”。

     

        扎西岗边防连藏族士官白玛多杰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官兵心里话:“放羊人不能把羊看少了,边防军人绝不能把国家的领土守小了。” 这句话被许多战友记在心里,记在日记本里,逐渐成为官兵的口头禅。

     

        走路在平原上看来,是最平常的事。但在阿里高原,走路需要坚强的意志——这里的巡逻路,大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高坡陡,冰峰林立,乱石遍地,通行艰难;稍有不慎,官兵们就有扭伤脚踝和摔伤的危险。

     

        曲米噶尔玛山口海拔5850米,从营地到山口海拔落差达1650米;巡逻一次,要往返128公里,且需乘车、骑马和徒步3种方式相结合,途中要通过4道石障、趟过3条冰河、翻越3座冰达坂。最让人头疼的是,到达山口前的那11公里长的冰雪达坂,多年来,官兵们每到此都是连滚带爬过去的,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但当成功登顶时,大家都精神抖擞,昂首挺胸。扎西岗边防连原连长刘加旭感慨:“每次爬到点位,展开五星红旗,昭示中国领土主权,心里的自豪感就如井喷一样。为了这一刻,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神圣的“石头语言”

     

        一位将军视察连队后感叹:“在扎西岗边防连,每名官兵心中都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金戈铁马固我边关”……巡逻路上,官兵用石头摆成的豪言壮语随处可见。

     

        “这些标语和口号时刻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扎西岗边防连指导员王志宽说,每次看到这些“石头语言”,都有一股力量在心中升腾。

     

        这股力量激励着扎西岗的每一位官兵,来到高原边防,他们都成了有故事的人。新战士陈二雷个头小、体质弱,巡逻经常晕车,有时“翻江倒海”连胆汁都吐出来了。然而,连队每次巡逻,他都主动申请参加。看到他难受的样子,班长劝他留守,他却说:“在阿里守防,不能吃苦奉献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边防军人。”

     

        2008年,指导员王志宽连续在高原守防11个月,他每天把儿子的照片揣在衣兜里,执勤巡逻间隙就拿出来看看。时间长了,照片旧了、折了、烂了,王志宽就用胶布把照片粘起来。他说,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每看一次,心中就会顿生股股暖流。我们今天守卫边防,不就是为了孩子们有一个祥和安宁的家园吗!

     

        2008年9月,士官吴卫东的父亲病情加重,生命危在旦夕。老人最后的心愿,就是能再见儿子一面。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提起吴卫东坚守边防的故事,许多官兵既敬佩,又骄傲。

     

        2008年春节前,士官李发智的父亲患血型肝包虫病住院急需手术。母亲在电话那头泪流满面,希望儿子能回来陪护。最终,李发智把照顾父亲的责任托给了弟弟。手术当天,父亲对李发智没有一丝埋怨,他说:“老大这会儿在边防站岗,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光荣。大家要理解他,为国家尽忠就是最大的尽孝。”

     

        这里的边防线坚不可摧

     

        在扎西岗边防连采访,战友们从来不谈海拔有多高,不说缺氧多难受,不讲冰天雪地里巡逻有多艰苦。他们喜欢谈的,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是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真心呵护。

     

        中士张鹏说:“扎西岗乡的军民关系好得很,藏民老乡都把自己当成不穿军装的军人。”

     

        2008年4月17日,正在鲁玛大桥护桥的民兵尼玛扎西得到消息:家里40多头羊患上了口蹄疫。对牧民来说,牛羊就是命根子。尼玛扎西让捎信的老乡带回500元钱,嘱咐家人抓紧给羊治病,他还是一心一意地坚守在执勤岗位上。他说:“羊群危在旦夕,我心里非常着急。但是,我知道护路护桥比救羊更重要。”

     

        在扎西岗乡,时时刻刻能听到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

     

        2008年5月,扎西岗乡典角村村民阿旺革烈胃大出血,需立即输血,可要命的是阿里人民医院没有他需要的血型,如果两个小时内不输血,阿旺革烈就性命难保。

     

        “找解放军!快去找解放军!”阿旺革烈的父亲洛桑说。洛桑拿起手机向边防连官兵求救,原指导员王志宽接到求救电话后,迅速组织正在休息的42名官兵火速赶到医院,经血型化验,有5名官兵与阿旺革烈血型相同,符合献血条件。随着5名官兵1200CC鲜血流进阿旺革烈的体内,他的脸色由白变红了;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阿旺革烈完全康复。洛桑感激地说:“解放军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亲人解放军。解放军亲!共产党好!”

     

        军民鱼水情,让边防线如铜墙铁壁,牢不可破。 

     

        2003年7月12日晚,3个黑影鬼鬼祟祟地向边境线靠近,村民扎西坚增从他们可疑的行踪中猜测,这3人极可能想非法越境。事不宜迟,扎西坚增翻身上马跑到边防连报告。连队应急作战分队立即出发,迅速向目标逼近,在距边境线1200余米处,将越境分子一举抓获。

     

        2007年8月19日,村民索南报告:一名外地人在村里活动,形迹可疑。连队处突分队立即赶到村里盘查。由于此人疑点太大,官兵将其扭送公安机关。经审查,果然是一名伺机潜逃出境人员。

     

        扎西岗边防连建连以来,边民协同连队共完成重大边防执勤任务30次,抓获各类可疑人员24人;军警民联防行动86次,有8名牧民被各级通报表彰。阿里地委书记万超歧赞叹道:“在扎西岗,一片牧区就是一座堡垒,一顶帐篷就是一座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名哨兵,这里的边防线,是坚不可摧的。”(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吕志强 宋宝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