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1日 星期六

    热点思考

    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发展均衡

    李洁娟 孙延杨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11日   11 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处于加速转型阶段,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化。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保障和促进就业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促使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均衡发展同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均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为就业均衡发展提供重要机会。区域性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区域内就业结构的状况,其变动和调整必然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当前我国区域性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性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不协调;城乡之间的产业发展失调;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城市的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区域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进而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要做好区域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必须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合理分配发展资源,切实淘汰落后产业和生产能力,加快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及时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不同产业的均衡分布和协调发展,努力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从而增强内部的经济发展动力,在减少就业岗位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我国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供巨大机会,促进就业的均衡发展。

        (二)就业均衡发展为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尽管就业结构由产业结构决定,但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影响。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涉及到产业结构本身的问题,也不可能仅仅靠相关产业企业自身即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何一个区域性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定和执行、调整后新兴产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配套支持等方面的人才支持。没有这些人才的保障,任何一个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历史发展情况看,我国的就业结构变动滞后于区域性产业结构变动。据统计,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比重为:11.3∶48.6∶40.1,而同年我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39.6∶27.2∶33.2。这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仍然过多,我国就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现在,我国很多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都依靠大项目、大企业的投资来实现,而这些大项目、大企业的投资条件之一就是当地有着相应的高等教育条件和人才资源配套,主要从当地获得企业和项目经营管理所需的大部分人才。因此,就业结构要实现合理调整,实现就业的均衡性发展,就必须跟上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方向,深入分析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要,及时为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调配符合要求的人才,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多措并举,促进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均衡发展的相互协调

        (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人才发展与第一产业发展同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几个快速增长期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后,产业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但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比重偏低,亟待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必须依靠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因此,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必须抓好农业的转型升级。要结合当地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装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和高效经济作物,构建一个高技术、多种类、低成本、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调整优化第二产业,促进就业发展与第二产业发展相协调。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第二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轻重工业之间、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在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培育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正确处理好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注意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以第二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来吸引优秀人才,保障和促进就业。对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和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大力进行科技改造,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就业;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及医药制药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要积极引入资本和技术,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大力进行科技创新,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新兴产业的人才配套工作。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就业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进一步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放宽第三产业发展的准入限制,采取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点,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均衡发展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要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的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服务业体系。要从教育、培训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校企联合等方式,鼓励第三产业的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适合第三产业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就业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