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当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攀登上680万这个数字,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压力,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强调“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作了全面部署。
教育部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围绕“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这个中心工作目标,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强化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并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全方位、多角度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全力以赴地保障70%的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完成就业。
但,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唯教育系统,还需要包括用人单位、新闻媒体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帮助。
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职来职往》节目就积极地迈出了热心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步伐。作为一个面对大学生群体的求职类电视节目,《职来职往》运用电视特有的语言,用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加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就业实践课。如果说,高校老师在课堂为学生们普及了职业规划、就业创业基础知识,那么,《职来职往》就相当于实战,从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用最短的时间来检验学生的所得所缺。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学生真正迈出为自己负责的第一步。没有家长的意见,他们怀揣心中的梦想,勇敢而不安地走上了舞台;准备或许不足,能力或许欠缺,想法或许幼稚,但展示的是特殊年龄阶段、特殊时期最真实的一面:朴实、真诚、渴求一份肯定,以及面对职场的那份惴惴不安。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在求职中的常见问题:自我定位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有机会干什么;不了解外部工作世界,对目标职业不了解;偏重知识理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欠缺……参与节目的毕业生就是全国大学生的缩影,让我们在求职的状态下再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这需要面对的活生生的群体,让我们看到了实战中需要为他们武装的方面,看到了就业指导工作的任重道远。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18位有着丰富职业经验的职场达人,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职场经验、人生哲学扮演另一位就业指导老师的身份,用一针见血的语言,善意地提醒着毕业生需要警惕的错误观点,如何拨开模糊职场之类的层层迷雾。
在这里,我们分明看到了隐身在节目后面的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百家企业,他们是强大的后盾,他们代表的是整个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对大学生的关心,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他们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毕业生未来之路的机会和梦想。
我们欣喜地看到,节目唤醒了很多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对职业生涯的探索;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就业指导老师已经利用节目素材作为案例,运用于就业指导课的实际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职来职往》引导社会以更加宽容、理性的态度看待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学子们。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对于每个毕业生来说,职业人生才刚刚起步,摆在面前的是一份没有标准答案的卷子,经历的是一场没有对错的考试。能为大学生提供什么,能为毕业生提供多少帮助,还能为毕业生提供什么,这是我们一直在追问的问题,写下以下这些工作目标,与《职来职往》节目、与用人单位、与高校以及大学生们共勉:
更早唤醒职业规划意识:将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提前到新生报到处,引导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思考四年后离校那一天的人生方向和工作目标,树立科学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的意识。
更客观的自我定位:帮助学生不仅通过职业测评工具,更要注重通过已经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大学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大学期间实践实习经历、科研社团经历等来立体化地了解定位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个人特质,探索个人素质与职业匹配程度,客观选择未来目标职业。
更真实的目标职业探索:帮助学生不仅通过职业知识认知,更要注重通过具体行业、职业实际工作岗位探索、大学实习见习经历、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老师校友帮助等途径,更加真实地了解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素质要求、发展路径等,避免不切实际的想象。
更全面的职业素质养成:指导学生不仅要有意识地加强目标职业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德商情商的培养与锻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通用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认知实践长才干、艰辛知人生。
更给力的就业能力展示:指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掌握基本的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的技巧,更要学会用最适合的方式因时因地展示自己的就业能力,完成从校园人到职场人这一人生角色的转换。
在指导服务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道路上,我们,所有相关责任方,都必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锲而不舍……
(作者单位: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