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9日 星期四

    “大监督”守护“大民生”

    ——江苏省扬州市构建农村廉政大格局见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9日 14版)
    图为扬州市连运村党总支向村民张贴“民生承诺”的场景。资料照片

        编者按 农村廉政建设,事关农村发展大计,事关农村和谐稳定大局,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大事。2010年起,江苏省扬州市开始探索以民意监督、民生监督、民权监督、民利监督、民主监督、民风监督等“六民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廉政建设“大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平台和监督力量,扩展监督内容和监督形式,提升监督水平和监督效能,探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正本清源之路。

     

        维护农民利益是“农村大监督”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六民监督”,六个方面的监督均以“民”字当头。以民为本,牢牢抓住维护农民利益这个根本,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构建“大监督”机制,把农村所有党务、政务、村务、财务、事务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加基层管理透明度,切实解决“用权一句话”、“决策一言堂”、“花钱一支笔”等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问题,努力使农民群众的每一项权利、每一分利益都不受侵犯。今天,本刊刊发记者见闻,聚焦扬州市构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大格局,敬请关注。

     

        1.民意监督:落实农民话语权

     

        2012年1月6日,农历春节前夕。对于村级集体财务增减、非生产性开支明细这样一些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自然特别关注。“以往,每到年底,村里围绕钱的事扯皮不断。现在所有信息全都公开在农村三务公开网上,群众一看就知道,透明得很。”面对记者的采访,曾经因为补偿金公开不规范引发集体上访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童兴村村民主任童阜文显得十分轻松。

     

        记者随即登录童主任介绍的网站,按照提示进入童兴村村务公开页面,征地补偿标准及发放、村里每个季度的财务支出、集体资产发包、村干部收入以及计划生育、五保金发放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一应俱全。一位前来村里办事的群众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被征用土地119.2亩,发放补偿费831万元,每家每户发了多少网上都有明白账,请我们查账也不来了!”

     

        2010年,江都区纪委建立“江都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三三三工程网”,其中又以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三务公开”页面最受老百姓关注。据统计,2010年以来,仅“三务公开”页面的点击率就达到32.8万多次。干部群众足不出户或远在他乡,随时随地可以查询镇村党务、政务、村务信息。

     

        该区在镇级党务公开目录中明确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状况公开,包括领导干部个人收入、配偶子女收入、家庭实际财产等内容。该区邵伯镇党委杨晓荣书记坦言:“过去,全镇的家底只有镇里的‘当家人’知道,现在是自己的家底‘所有人都能知道’,这对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监督。”

     

        2.民生监督:规范化服务暖民心

     

        前不久,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村民祁有军从村民服务室拿到了《农民自建房准建证》,感慨地对工作人员说:“没想到这么快啊,三天就办好了,太谢谢你们了!”原先村民想翻建新房,需要村委会、该镇村建、国土、建管等联合审批,如今在邗江区,只需要在本村便民服务室提交申请,本村上网就能解决。

     

        近年来,邗江区不断加大民生监督工作力度,创新民生监督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效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2006年以来,该区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在全区14个镇(街道)、143个村(社区)建立了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建成了“一窗受理、内部运作、三级联动、分层服务”的便民服务体系,通过与市级网络成功对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区、镇、村的四级联网。

     

        该区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进行政许可、服务“四集中、四到位”,重点清理了38个部门的权力事项,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均纳入中心办理。实施“一费制”改革,将应在5个部门缴纳的16项行政事业收费和服务型收费集中到两个点办理,简化办事流程,杜绝“人情费”、“关系费”和“账外账”、“小金库”,有效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

     

        3.民权监督:拷问村干部如何用权

     

        去年12月20日,扬州市高邮周巷镇陈甸村支书陈忠刚从镇上开完会回来,就主动上门找村监委会人员以及村民代表虚心“纳谏”。按照该市统一部署,年底前要在全市启动村级“勤廉指数”测评。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忠坦言,“勤廉指数”测评不但考廉,还要考绩,的确压力很大。

     

        2011年,高邮市纪委深入推进“开门办纪检”工作,以民权监督为切入点,认真总结此前多年开展的村干部“述询评”活动经验做法,系统比较分析,科学制定方案,全面推行农村“勤廉指数”测评工作。记者在该市高邮镇了解到,从2011年起,他们实行了村务公开票决制,规定村务公开要经过村民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审议后再投票表决,满意率达到70%以上才能通过,村务公开让群众当“考官”有了制度保证。数据证明,保障民权,维护民利,不但是构建农村“大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有效提升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2011年,高邮市纪检监察信访人数下降了46%,17个乡镇无赴省以上越级上访。

     

        4.民利监督:锁紧农村集体的“钱柜子”

     

        “租给李长贵的房子租金2月份就到期了,他房子现还在用,为什么没有租金收入?”扬州仪征市新集镇新集村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内,村民史福朝对着一块半人多高的电子屏幕“指指点点”,他绷着脸找到了村总支书记姚甫勇。

     

        “这个房子租用期限是2年,今年2月到期,因目前租金比之前提高了28%,我们正跟老李商谈租金,租用期限还是两年,已初步谈定,但这事还得提交村民代表会讨论表决,近期我们就要做这件事。还请史师傅理解。”

     

        听了姚书记的解释,史福朝脸色缓和了一些,“钱是大家的,你们要盯的紧一些,过段时间我还到触摸屏上来查。”临走时,史福朝还不忘叮嘱这么一句。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的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2010年末,仪征市村级集体账内资产总量达5.7亿元,其中货币资产1.1亿元、固定资产2.5亿元,账外以集体资源为主的资产总额达2.1亿元。

     

        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越发成为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自2010年起,仪征市纪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构建市、镇、村三级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开发建成了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已经实现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全覆盖,有力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5.民主监督:村里事村民来做主

     

        村里面的大事谁说了算?谁来监督?

     

        就在前不久,扬州市广陵区产业园大众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征地补偿款有的要按“田的面积分”,有的要按“居住人口分”,还有的提出“返迁户也要参加分配”,因为涉及个人自身利益,村民间谁也不肯让步,更多村民担心村干部在其中“玩猫腻”。众口难调,十三次村民会议也不能形成统一意见。为防止矛盾激化,村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自身村级事务民主监督职能,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了解各组历史沿袭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田各半”的分配方案,并建议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投票表决,结果得到90%以上村民的支持和同意,分配问题就此圆满解决。

     

        其实,村民监督委员会只是广陵区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创新基层民主监督,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众多举措的其中之一。早在2006年,为了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陵区纪委依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在曲江街道建立了扬州市首家村民监督组织——太平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得到市纪委的肯定和认可,而后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如今监委会已经成为相对独立于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之外的“第三驾马车”,在村组干部廉洁自律、村级组织党务事务公开、村组财务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监委会是全体村民的“眼睛”,要不停“盯”着村干部权力的运作。有了监委会看紧村集体的“钱袋子”,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过去群众意见大,多集中在村级事务监管不力上,现在监委会对村级事务实施“全天候”的监督,百姓疑虑少了,就更放心了。

     

        6.民风监督:在乡村大地营造清风正气

     

        4月13日,大型现代勤廉淮剧《湖畔风雨情》在宝应县鲁垛镇贾林村演出,吸引了四乡八邻近千名村民观看。退休村干部刁仁贵不无感慨地说,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又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廉政文化,树立了“崇廉尚洁”的新民风,这对村干部来说,无疑增添了压力。

     

        近年来,作为“中国荷藕之乡”的宝应县,以莲“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有品质,大打“莲(廉)”字牌,围绕廉政文艺创作、廉吏事迹挖掘及廉园景观建设等,开展“荷乡清风”特色廉政文化建设,在乡村大地营造润泽心灵的清风正气,净化了村干部正确用权的社会环境。

     

        围绕革命传统教育(红文化)、古代历史名人教育(古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教育(莲文化)“三位一体”的思路,在射阳湖镇打造了“红绿相映”的“荷园”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射阳湖镇纪委书记姜勇介绍说,现在“荷园”不仅已成为宝应开展廉政教育的基地,也已成为里下河地区开展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到“荷园”咏荷明志的有上万人次。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参观后感言:“荷园”清香润人心呀!

     

        本报记者 袁 祥 本报通讯员 朱红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