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三晋搭台唱大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8日 11版)
    晋剧《傅山进京》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获戏剧类金奖。图为该剧剧照。 新华社发

        进入8月,山西省话剧院排练大厅,以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事迹创作的话剧《美丽女孩》正在进行最后的合练。与此同时,太原市话剧院的《绿野仙踪》、《身体的秘密》等6部儿童情景剧则以一顿快餐的价格轮番为省城儿童上演。

        仅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转改制任务的山西文艺院团加紧创作,主动营销,为全国观众呈现上了一道道精神大餐,说唱剧《解放》演出330场、舞剧《一把酸枣》、《粉墨春秋》总计演出900余场、蒲剧《山村母亲》《还债局长》总计演出1400余场……

        山西文艺基础深厚,有50多个戏曲剧种和上千个演出团体,数量排全国第二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演出市场萎缩,山西的文艺团体大多陷入了无戏可演的境地。

        2009年起,山西借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决定用改革激发山西文艺界的活力,让山西文艺重现辉煌。到2011年底,山西163家院团全部完成改革任务,省级组建山西演艺集团,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市县两级文艺院团全部转企,以合格的市场主体进入演艺市场。

        华晋舞剧团、华夏之根艺术团是山西文化体制改革中新建的两个文艺团体,两团创作演出的舞剧《一把酸枣》、《粉墨春秋》,说唱剧《解放》,或荣膺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或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太原市话剧团打造《桃花红了》、《信仰之光》等10个新剧目,演出场场爆满。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的3支演出队伍,长年在欧美演出,演出合约一个接着一个,半年时间就在全国演出100余场。

        民营文艺院团更不甘落后,清徐嫦娥文化有限公司上半年就在晋陕蒙等地演出500余场,他们排演的晋剧《大红灯笼》、梅花版《打金枝》、《龙兴晋阳》三部大戏更是成为“镇团之宝”,很多地方都以能争到一场演出而为荣。在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大型旅游晚会《唱享山西》已成为常态演出。

        一批反映时代,贴近现实的剧目纷纷出炉,高平市人民剧团的上党梆子《西沟女儿》,临汾市蒲剧团的《酸枣岭》,运城市盐湖区蒲剧团的《祝你幸福》,吕梁市晋剧团排演的晋剧《刘胡兰》等戏剧,在省内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文艺院团演出多了,繁荣的是山西文艺界,但得到实惠最多的却是山西的老百姓。在高平市寺庄镇箭头村,村民李学东悠然自得地坐在台下,眯着眼,跟着演员哼着戏词。他对记者说:“以前村里几年也看不上一场戏,大伙民闲时只能是喝酒打牌,近两年村里每年至少能演两场大戏,再加上各家红白喜事请的演出队,电影、二人台、八音会、梆子戏,我每天都快看不过来了。”近两年来,山西每个村每年都能演上一场戏,看上十多场电影,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对于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精品大戏,山西各市县均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剧团走市场的同时,把戏送到山庄窝铺。晋城市将《西沟女儿》纳入文化惠民工程,剧团下乡演出政府予以补贴;吕梁市决定《刘胡兰》每到基层演出一场,市县财政补贴1500元;运城市将《祝你幸福》、《山村母亲》、《还债局长》三台大戏纳入“送文艺下乡”工程,这三台大戏的演出单位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剧团团长、梅花奖获得者景雪变高兴地对记者说:“剧团闯市场,剧目要创新,演员要优秀,行当要齐全。老百姓看戏就像顾客到饭店点菜,菜多、菜好,顾客选择余地大,肯定多点多吃。一个剧团不仅现代戏、古装戏、文戏、武戏、儿童剧都要有,还要不断更新,才能吸引观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