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5日 星期日

    走基层·干部手记(38)

    把“水窝窝”变成“富窝窝”

    安徽颍上县委书记 刘树生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5日   01 版)

        八里河是淮河岸边的一个低洼湿地,过去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人称“水窝窝”、“灾窝窝”。临淮岗治淮枢纽工程建成后,淮河主干工程防汛能力达到百年一遇。又到汛期,八里河镇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何呢?7月21日,我来到我的对口帮扶村——八里河镇渔民村。

        近年来,八里河镇利用荒废地和面积3万亩的水面,掘地成湖、积土成山,“无中生有”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2009年以来,颍上县委县政府结合城市防洪工程,投资10亿元,建设了八里河东大道、西大道以及顺河南路,从高速公路到景区仅需15分钟,极大地提升了八里河镇的旅游交通功能。

        渔民村全村共206户1096人,该村利用低洼地,发展精养鱼塘,112户群众盖起了56栋上下两层半的别墅型小楼。来到村部,村支书崔家成向我“诉苦”:一是群众要求高,建设投入大,村子缺钱;二是美好乡村建设用地难调,个别村民地势好、难协商。他说,大家都眼巴眼望地盼着县里能帮助解解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乡亲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我向大家说,渔民村,顾名思义,就是要做好水文章、做好鱼文章。要充分利用八里河水量充沛、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鱼养殖,每亩精养鱼塘年纯收入可达4000元,比传统种植“一麦一稻”增收3000元。下一步如果发展甲鱼、螃蟹、鳜鱼等高端养殖,纯收入还将成倍增长。另外,现在八里河年游客量300余万人次,渔民村要发展星级“渔家乐”,在鱼塘边搞垂钓、采摘农业,在农家小院搞起农家餐饮,吸引游客及城市人口周末休闲。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思绪飞得很远。颍上县作为沿淮行蓄洪区、170万人口的大县,下一步要更加深化对水的认识,善待水、利用水、发展水,转堵为疏、化害为利,引导沿淮人民真正把“水窝窝”、“灾窝窝”变成“富窝窝”。

        (本报记者李陈续推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