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苏州:建设文明城市群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4日   01 版)

        最近,江苏省苏州市将迎来被称为“国考”的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这是今年初苏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国文明城市群”创建工作后,迎来的一次“大阅兵”。

     

        “苏州正处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率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既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具体载体和重要标志。”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介绍说,苏州正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以苏州市及所辖五个县级市为整体,力争到2014年率先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群”,城乡文明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一字之差凸显集群效应

     

        夏日的永联小镇,可容纳300名观众的“永联戏楼”挤得满满当当。“我们花几百万建个戏楼,就能把大部分老年人从麻将桌上拉过来。”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告诉记者,让村民像市民一样文明,已成为永联文明创建的新命题。

     

        今年2月,合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的动员令发布后,迅速在苏州城乡激起回响。

     

        苏州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说:“从个别城市的创建向区域城市群体创建转变,从城市创建向城乡一体创建转变,苏州创建文明城市群面临诸多挑战,新时期文明创建必须激发起集群效应,不断向纵深推进。”

     

        让世界了解苏州文化,让苏州拥抱世界文明,金鸡湖边一座鸟巢式建筑“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正以平均每三天一场高水准的演出,实现普通市民与世界名团名家的亲密接触……走马苏州大地,一个文明创建的新高潮正在悄然兴起。

     

        “家在苏州”凝聚全市人心

     

        与单个城市的文明创建相比,建设一个文明城市群难度更大。如果群内一个城市拖了后腿,就会功亏一篑。

     

        苏州市的决策者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就是实现苏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苏州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承载体。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群来凝聚人心,关键是要解决城市归属感不强这一核心问题。”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说,作为凝聚人心的根本手段,苏州正在着力打造“家在苏州”文明创建品牌,努力创造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

     

        “自选动作”打下“苏州烙印”

     

        创建文明城市群启动伊始,苏州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人”上,创建为了人,实现创建取决于人,这一理念迅速形成共识并化为自觉行动。

     

        昆山提出要以先进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城市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吴江发布公共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规划,通过“吴江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引领广大市民群众见贤思齐;太仓打造“情暖娄城”志愿服务品牌,凝聚全市力量推动文明创建……站上新起点,苏州各地纷纷围绕“人”谋划文明创建。

     

        “创建文明城市群,没有固定模式,只有理性选择。”苏州大学教授方世南这样认为。

     

        用“孝”“爱”构筑道德丰碑,常熟将古代孝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常德盛、江苏省道德模范钱月宝、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薛馥华等一批道德标兵。孝爱这颗种子,在百姓中生根发芽,百万常熟人延续、传承孝道,历久弥坚。

     

        “文明老典型”张家港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主线,将“两个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再一次成为全国聚焦的新样板。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表示,用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乡文明的联动对接,张家港率先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在创建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的追求中,苏州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和城市特性,正纷纷亮出各具特色的“自选动作”,合力打下鲜明的“苏州烙印”。

     

        本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