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7年回复师生来信3651封

    辽宁石化大学“校长信箱”成了“连心桥”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4日   07 版)

        “秋天校园好风光,没有一只垃圾箱;乱丢垃圾心不安,手攥垃圾堵得慌;事情虽小也民生,爱护环境理应当。”2011年11月14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信箱”收到一位未署名的老师来信,当天,校长李平就在来信上作了回复,4天后,后勤集团定制的垃圾箱即安装到位。写信的老师非常高兴,在校长信箱留言:“垃圾箱质量很好,还美观,且分布合理。谢谢校长!”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自2005年3月开通网上校长信箱以来,7年时间共收到师生各类来信3651封,件件有回复,事事都落实,校长信箱已成为学校倾听师生心声,汇聚师生智慧,推动学校发展的“连心桥”。

     

        从自身事到身边事再到学校建设发展事,校长信箱拓展师生诉求渠道

     

        记者进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网站,点击“校长信箱”,从学生宿舍全天供应开水,到图书馆借书时间人性化改革,从校园一卡通,到学生就业,再到完善学分制,再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长信箱”就像一个“公共议事厅”,每位师生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言无不尽。

     

        “传统信箱师生投递信件时往往心存顾虑,或害怕被别人发现,或担心打击报复,但在网上这些问题均可以得到解决。在这里,师生既可以真名实姓地和校长对话,也可以匿名发表意见。其无标识身份发信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讲实情、说真话。”谈到开设校长信箱的初衷,时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现为校党委书记、校长的李平告诉记者。

     

        当然,由于网上人群身份虚拟,受众庞杂,一些人对校领导该不该到网上去“冲浪”也曾心存疑虑。“只要我们一心为师生办实事,相信师生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校长办公会统一意见后,2005年3月8日,校长信箱正式登录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门户网站主页。

     

        从阅办到指定办再到领导签字规定时间办,校长信箱体现领导为民情怀

     

        细节决定成败。为确保校长信箱不流于形式,成为“空架子”,学校专门下发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信箱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按时回复来函,一般问题两天内给予答复,两天时限内不能回复的要向校长办公室说明情况。

     

        曾经,有部门负责人担心校长信箱反映的问题会影响本部门的工作业绩,对来信回复不是讲如何做,而是诉苦、辩解,或者干脆直接找校长解释。对此,李平校长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师生的来信,必须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为此,学校明确了“三制一为”管理办法:“三制”指校长信箱阅办制,指定相关部门联办制和领导签字限时办制;“一为”就是一切为了务实高效解决师生的关注和困难,确保让师生满意。

     

        写信有回复,建议能落实,师生们参与学校管理、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显著提高。2005年校长信箱收到来信290封,2006年为372封,2007年则上升到579封,2011年收到的信件比2010年增加了246封,增幅达65%。

     

        从简报到通报再到下发红头文件公布信息,校长信箱助推民主办学历程

     

        记者了解到:师生们投递到校长信箱的信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表达个人利益诉求,二是谋划学校发展。李平校长坚持阅读师生的每一封来信,同时明确要求党政办公室根据来信内容和性质及时送交相关部门,督促其调查、落实,重要信件请主管校级领导直接处理。

     

        据记者初步统计,7年来,李平校长亲自批复的来信有272封,亲自回复信件30多封,回复字数累计15000字,回复信件中字数最多的为1123个字;其他分管校领导也都多次批复或回信,每年均有几十条。正是校领导的示范带头,让二级单位的领导们有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责任感,把来信看成是对部门工作的监督而不是“挑刺”,把及时回复来信作为检验自己完成任务的试金石。

     

        为让更多师生了解校长信箱的运行情况,推进办学民主化,学校每年都对校长信箱来信有选择地进行公示。从编发校长信箱简报,到下发校长信箱运行情况通报,再到以规范的行文方式下发红头文件,校长信箱推出7年来,一直在阳光下运作,本身就是校领导民主治校的范例。

     

        从师生满意度到求问题之真再到务解决之实,校长信箱发挥服务和监督功能

     

        “我们眼中的‘小事’对师生而言都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换句话说,小事不小……”党委书记、校长李平在今年的校长信箱通报会上这样说。事实也证明,校长信箱开通7年来,确实起到了畅通师生参与学校管理渠道、密切学校与师生沟通联系、促进学校各级领导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作用。

     

        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何川畅谈了校长信箱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好处:一是通过浏览邮箱信息,校长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不同信息,准确梳理出师生员工反映问题背后的东西,从而保证了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校长有针对性地回复来信,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而且传达了一种平等交流、坦诚相待的“亲民”信息,体现了决策者的民主姿态。借助校长信箱平台,师生们围绕校庆筹备、职称评审、教学管理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并得到了学校采纳。二是推进了依法治校进程。师生的部分来信揭示出了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为此,学校加强制度设计,从制度建设层面来规范和完善管理,促进了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如针对师生来信反映的个别教师论文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制定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术道德规范》;针对教师来信反映的关于教职工在公共教学场合吸烟问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务处共同起草了相关管理办法。三是促进了校园和谐。一封封来信的及时回复,一件件“小事”的妥善解决,不仅赢得了师生的信任和好评,也起到了“寒暑表”、“减压阀”的作用,化解了许多矛盾,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

     

        一名学生在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后,在回信中写道:“看到学校能给我回信我很高兴,校长信箱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回答,从没有简单地推脱敷衍,这点让人很欣慰。”本报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 勇 本报通讯员 邓兆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