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这支乐队非常有激情”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4日   08 版)

        五座城市,3000余公里,五场音乐会,密集的德国巡演之旅,让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近百名乐手感到劳顿,然而内心却兴奋不已,因为这趟11天的历练,带回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

        巴特基辛根音乐节是一个拥有26年历史的世界级音乐盛会,云集于此的都是世界知名乐团和演奏家、歌唱家,由指挥家陈佐湟率领的中国大剧院管弦乐团不过两岁多,却得到了热情的接纳,演出现场设立的近百个加座,更是让中国乐手们受到激励。

        “我是真心觉得乐团的表现太棒了,每一个声部都很清晰,很平衡,听得出来,他们经过了认真的排练,这支年轻的乐队非常有激情……”法国马赛歌剧院艺术总监福斯特说。他话意正浓,而身旁的夫人也按捺不住了,“我和专业人士的意见是一致的,乐团演奏得非常好,从头到尾都很好。”

        巴特基辛根夏季音乐节艺术总监凯瑞女士,对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表现非常满意,“乐团的表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事实上,她已经与大剧院负责人商讨下一次演出的计划了。

        开局得胜,乐团士气大振,此后一路征战,从纽伦堡音乐厅夏季音乐节到弗伦斯堡石荷洲音乐节,再到柏林音乐厅、威斯特法伦户外音乐节,观众席一次次爆发出掌声、喝彩声、口哨声、脚跺地板声。“没有一分钟让人感到疲惫!”一位观众的评价,表达了对乐团的首肯与褒奖。

        石荷洲音乐节演出后,当地主流媒体刊登了一位乐评人的文章,标题是《为观众呈现一个全新世界》。从乐团到指挥,从作品到观众,都被这篇洋洋洒洒的乐评分析了个“底儿掉”,字里行间流露出赞赏与肯定。

        “我们习惯了听西方作曲家的作品,对中国的古典音乐作品接触很少,这次听中国作品《山之祭》,我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成就。虽说就古典音乐而言,中国作为东方国家还年轻,但是谁能说,未来的中国不会出现享誉世界的伟大作曲家呢?”一位德国观众发出由衷感慨。

        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宁峰在纽伦堡音乐厅为观众带来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当观众都已散去,肖红却不愿离开。她是一名工程师,在当地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来自祖国的“乡音”,搅动起她内心万般情愫,“这儿很少演出中国的音乐作品,今晚,我终于听到了中国乐团的声音,还听到了《梁祝》,心里真是充满自豪感。”有意思的是,她与中国作曲家谭盾是中学同学,“我为有这样的同学,而且是这么有成就的作曲家而自豪,真希望今后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华人作曲家,将中国的音乐带到世界更多地方。”

        “关注中国”,是今年石荷洲音乐节的主题,主海报上印有一个龙形图案,每一位看过这幅海报的中国人,自豪与荣耀都在心中油然而生。本报记者 单三娅 本报通讯员 李木子

        图为指挥家陈佐湟与钢琴家布赫宾得在音乐节上。

        王小京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