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发展现代农业的“广安样本”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3日   05 版)

        7月28日清晨6点,在华蓥市德嘉葡萄园,业主李松满正张罗着工人们采摘葡萄。这些葡萄将经过分类、贴牌、装箱,数小时后出现在成都、重庆等各大超市的货架上,每斤售价20元,比普通的葡萄高出一倍以上。

     

        德嘉葡萄为何身价这么高?“基地全部施用生物有机肥,保证了葡萄的绿色、无公害,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李松满道出原委。在华蓥市现代葡萄园区,像李松满这样的葡萄业主有26户,葡萄专业合作社20个、入社农户超过2000户,连片发展葡萄3.5万亩。

     

        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介绍,到2015年,广安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达到75个,初步建成“商品粮产销贡献突出的巴渝粮仓”、“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西部柑橘大市”、“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成渝经济区生态渔业基地”和“国家级森林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整体推进

     

        基地全域覆盖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广安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推进。”王建军介绍。

     

        整体推进有何好处?“资金整合、土地流转、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这些都可以全域覆盖。”王建军介绍,以资金为例,去年广安就整合了将近6亿资金用于现代农业,改变了过去资金“撒花椒面”的使用机制。“整体推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农民新村和产业基地有机结合。”王建军说。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新村坐落在邓小平故居旁,人均土地不足2分,前些年80%的青年外出务工。如今,牌坊新村打造农民新村,不仅种植蔬菜水果,还依托开放式的教育基地搞起了旅游,发展了环保加工业“邓家盐皮蛋”,人均收入突破1.2万元。

     

        如何整体推进?集中连片成为广安的一条刚性要求。一是集中连片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基地设施配套建设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大规模;整合建设项目,通过统筹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又实现了连块成片、连片成面的建设模式。二是集中连片培育产业。蔬菜产业重点布局在沿路、沿江、沿山;坚持种养结合、规划建设同步,每发展一片产业基地就配套建设3—5个养殖小区。

     

        科技+市场

     

        产销良性对接

     

        如何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科技力量转化为生产力?广安探索出“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核心区”突出科技成果引进吸收、技术集成和组装创新,“示范区”突出产业示范、技术培训和规模化推广应用,“辐射区”突出产业链延伸带动和对外辐射推广。

     

        新技术的汇集地、新品种的示范场、新标准的推广车间……以基地为载体,广安农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内涵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市农业产业基地良种覆盖率达100%,“三网”配套率达到 87.2%,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43万亩,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96个、绿色食品认证58个、有机食品认证10个。

     

        外拓市场是广安提升农业产业“含金量”的又一重点。

     

        在重庆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盘溪市场,每天都会有满载着新鲜蔬菜的川X牌照卡车源源不断地驶来,广安蔬菜通过200多名广安籍批发经销商的销售渠道,流入重庆千万市民的菜篮子。据统计,每年蔬菜销量达40万吨。

     

        “市场的网络化建设与基地的标准化联动,不仅扩大了广安农产品的影响力,也实现了产销的良性对接,形成了一条健康、长效的发展链条。”广安市市长侯晓春说。

     

        多元机制

     

        农民持续增收

     

        数据显示: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广安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0.5万亩,农民实现土地租金年收入超过4.3亿元。

     

        土地流转后,没有土地耕种的农民将如何生活?武胜县飞龙镇梅托村村民周洪兰用自家的变化作答——家里4亩土地流转出去后,每年有1200公斤的粮食补助;她给业主打工,每月能挣600元;丈夫就近到武胜城里务工,每月收入1500元。土地流转后,周洪兰家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多。

     

        与周洪兰不同,广安区观塘镇煤坪村村民罗克菊将一亩多地租赁给广安现代农业园区业主广安春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又返租公司土地,获利颇多。罗克菊告诉记者,土地租金和给业主打工,一年能挣9000元。

     

        如今在广安,农民不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旁观者,而是更广泛地参与基地建设、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各环节,成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投入主体和融资主体。而这一切又要归因于合作经营、二次返利、风险防范等多种灵活的机制。广安市推出的这一系列措施,让基地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农民的脸上笑了起来。本报记者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胡世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