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

    书写“蜀安南道”新传奇

    ——云南边防武警河口检查站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交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2日 07版)

        位于中越边境的国家级口岸河口,一直是东南亚与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其特殊的地域优势使这里成为连接我国西南至南亚、东南亚诸国的“桥头堡”。

     

        驻守在此的云南河口边防检查站成立于1952年。六十载守卫国门薪火相传,数代边检官兵铸就了辉煌业绩,用忠诚和奉献——书写千年“蜀安南道”新传奇。该站连续10年被红河州表彰为“外经贸协调服务先进单位”,连续9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殊荣,旅客满意率由过去的85%跃升为99.98%。去年被红河州委、州政府授予“服务桥头堡建设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给河口边防武警检查站荣记集体一等功。

     

        破瓶颈——经济发展“助推器”

     

        一辆满载菠萝的大货车,不到3分钟就办理完边检查验手续,从河口口岸顺利入境。“而在以往至少需要30分钟。”车主程少辉说,这就是科技带来的“读秒时代”。

     

        “那时候,每次通关最少需要30分钟,加上路途所需的时间,每个月只能拉四五趟。有时赶上下午五六点到河口,就不得不在这里住一晚,第二天再办理手续。”常年跑运输的司机彭荣升感慨地说。面对困境,河口边检站在全省首家引进NUCTECH CIS-A-II车底查验系统。

     

        截至目前,该系统正常验放车辆2.13万辆次,处置“特殊车辆”模拟通关演练21次,所查验数据与人工查验数据完全吻合。

     

        作为云南省最为繁忙的边境口岸,河口口岸每年货物吞吐量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六分之一,年出入境旅客320多万人次,河口边检站担负着河口口岸公路、铁路2种通关方式、4个执勤现场的边防检查任务。近年来,河口边检站注重用改革的方法应对“新形势”、回应“新期待”。在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活动中,先后简化查验手续11项、推出便民措施23项,实施“24小时预约通关”、推出“零等待服务”、建立绿色救助机制、推出了“国际联运列车边防检查速查法”、率先在云南省引进边检自助通关查验及车底检查系统,车辆通关效率提升了近30%。

     

        树品牌——打造国门名片

     

        “每当走进河口口岸,就像走进了家门,耳边总能听到河口边检站官兵亲切的问候,每一名执勤官兵脸上都洋溢着亲人般的微笑!”今年6月,从台湾归国商务考察的李先生,对该站家居式的边检服务这样评价道。

     

        为了给游客“家居式”的通关体验,该站在执勤现场先后配置了旅客填卡高脚凳、便民饮水机、小药箱、老花镜、阅报夹、鲜花盆景、小地图、一次性水杯;开设了“边检之声”和“奥运知识播报”小广播;设立咨询台,抽调精通外语、手语的检查员担任咨询员,为“老、弱、病、残”旅客提供温馨服务;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累计为旅客提供各项咨询服务13400余次,救助各种困难旅客360人次,赢得了出入境旅客的信任和好评,被驻地党委政府和出入境旅客亲切地称为“贴心边检110”。

     

        爱民情——情暖国门内外

     

        多年以来,河口边检站坚持以爱民固边战略为载体,在不断梳理、总结爱民固边战略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推出“关爱空巢老人边检行”、“法律援助在一线”、“警民共建维稳示范点”、“民族团结示范村寨”等多项举措,不断拓展爱民固边战略的外延。先后开展捐资助学活动7次,累计捐款10余万元;开展爱民义诊活动服务驻地群众多达12万余人,抢救危重病人千余人,向群众免费发放药品70多种价值近40万元;开展爱心帮扶,连续15年为河口农场特困残疾职工高忠友送医送药;在口岸现场成立爱民固边服务小分队为旅客排忧解难8万余次,做好事8643件。仅今年以来,该站就收到驻地群众感谢信4封,锦旗5面,受到驻地群众的高度赞誉。

     

        “面对异常繁重的工作任务,官兵们从没有感到苦和累,更没有畏惧退缩,始终保持着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出色地完成了所肩负的边防检查任务,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云南省红河州委常委、州政法委书记和建这样评价河口边检站官兵。本报通讯员 杨 玺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