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

    “鼓浪屿好八连”: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2日 03版)

        去年,厦门市召开纪念特区建设30周年座谈会,专家学者聚焦特区建设,总结厦门五种精神,其中之一就是“鼓浪屿好八连”精神。

        一个连队缘何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

        “请问八连搬哪里去了?我们老百姓舍不得啊!”今年4月,八连营房重建,官兵趁着夜间行人较少,搬迁到鼓浪屿工艺美术学院,没想到,第二天就有群众把电话打到厦门警备区值班室询问情况。

        引领道德新风,八连一直是厦门的排头兵。

        在厦门大街小巷,长年活动着一支上百人的“爱心理发团”,免费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理发,这支队伍就是在八连的倡议下建立起来的。

        2010年5月,八连理发员任浩像平常一样为敬老院林大爷理发,林大爷感慨地说:“我在市区有个朋友,岁数大了行动不便,住的地方又比较偏,花钱请人,人家都不愿去。”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八连党支部决定,联合厦门日报社,通过报纸寻找爱心理发员,组建了上百人参与的厦门市“爱心理发团”;八连还与厦门团市委联系,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的志愿者一起,通过建立“希望小屋”的方式,为外来务工子女献爱心。

        2011年5月,鼓浪屿一家开了多年的书屋面临倒闭,八连官兵立即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联合这家书店,在游客最多、厦门市最繁华的路段中山路,开展“多读书读好书”宣传月活动。官兵们拉起横幅,为过往游客提供免费图书,发放图书借读卡。活动开展一个月,2万多册图书被各界群众借读。如今,这家书店已经恢复正常经营,一名店员欣喜地说:“我们书店开了这么久,也没有迎来这么多的读书人群。”

        住在鼓浪屿的80岁高龄侨胞张大妈,见过很多国家的军人,对八连战士评价最高:“看来看去,还是咱中国战士最有样儿!”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刘建军 叶远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