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我们生活在一个让人振奋的时代!
仰望星空,璀璨的银河中,天宫一号与我们深情相望。
俯视深海,神秘的马里亚纳海沟里,蛟龙号留下骄人足印。
走进田野,袁隆平院士对这片土地充满希望:“我希望能在90岁时看到亩产量超过1000公斤的第四期杂交稻。”
回到实验室,潘建伟院士和他的团队正在探索量子传输的奥秘,通讯新时代已缓缓开启。
这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技术创新各领域百花齐放,一项项创新成果支撑着经济发展,保障着国家安全,改善着人民生活,振奋着民族精神!
创新科技社会支撑
2012年7月初,全球首台5.5T零挥发低温超导磁选机在山东潍坊问世。至此,我国高档磁选机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以中科院院士周远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磁选机属国内外首创,整机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山东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的心血结晶。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主动走进国民经济主战场,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中科院2011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社会经济效益就达2629亿元,利税收入达414亿元。
或许,数字有些枯燥,让我们回顾一下那些令人振奋的“新闻”: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内首台套3兆瓦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采用了大型一体实体保持架和高刚性设计结构,满足了风电轴承使用中的承载及倾覆力矩,实现了替代进口及产业化。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为主承担的150MN自由锻造水压机及配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摆脱了我国高端大铸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2011年12月2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
……
民生科技造福百姓
科学技术不仅探索自然未知的奥秘,更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旅途中,你可以拿出手机,或上网冲浪消遣旅途的寂寞,或收发邮件处理紧急的工作;医院里,原来被视为登天之难的心脏手术,现在或许只需要在大腿上切个小口,就能几乎无风险地治愈……
在科技部社会科技发展司司长马燕合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管窥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在人口健康领域,“十一五”期间,已有18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2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137个新药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36个药物大品种的技术改造进展顺利。
——在生态环境领域,通过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治理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突破了重化工、轻工、制药等重污染工业行业减排控污、城镇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饮用水高效净化处理、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等一批关键技术,在“三河三湖一江一库”等重点流域开展了规模化工程示范。
——在公共安全领域,建立了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研制了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预报系统,有效地跟踪预警了如“莲花”、“莫拉克”等台风袭击,减轻了台风灾害。
科技创新的成果正在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创新驱动国家战略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从未如此显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其实,这十年来,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始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议题。
2005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被列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提出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012年,为期两天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拉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帷幕。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时代——我们今天的行动,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方向已经明晰,我们将向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本报记者 齐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