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

    文化产业·天津现象

    10年增加223亿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2日 11版)

        在天津市委宣传部的直接组织下,转企改制后的天津电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陆续制作推出了《解放》、《辛亥革命》等大型史诗电视剧和《幸福来敲门》、《能人冯天贵》等多部精品剧作,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金鹰”、“飞天”等国家级大奖,被影视界称为“天津现象”。

        在天津市委宣传部的直接组织下,转企改制后的天津电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陆续制作推出了《解放》、《辛亥革命》等大型史诗电视剧和《幸福来敲门》、《能人冯天贵》等多部精品剧作,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金鹰”、“飞天”等国家级大奖,被影视界称为“天津现象”。

        这是一组关于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数据: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80亿元,从2008年开始,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30%——2009年达到235亿元,2010年达到303亿元。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2.17%上升到2010年的3.33%。

        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今年“五一”,市民张先生带着家人来到新落成的天津文化中心玩了一整天,他说:“这里既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也有阳光乐园、市民广场,真是让人逛不够!明天我还要在家门口来一次‘深度游’……”

        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天津每年都有大手笔。仅4年里,市级财政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就达177亿元,天津进入历史上文化设施建设最多最快的时期。在文化发展上,天津实行了“三个纳入、三个一同”: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一同部署安排,一同推动落实,一同考核检查。统计数据显示,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体制改革迸发“文化生产力”

        “没有文化体制改革,就难以有文艺创作的生机与活力;不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就不可能有文艺创作的大丰收。”这是天津市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识。

        天津电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美娟还记得,转企改制后,取消职务职级的20多名员工跳进了市场的“大海”,以岗定编、按劳取酬,从以前三四年拍一部戏,到如今一年拍4部大戏。纪美娟说:“这样的创作机制和市场思路,在改革前是无法想象的。”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组织下,公司陆续制作推出了《解放》、《辛亥革命》等大型史诗电视剧,《幸福来敲门》、《能人冯天贵》等多部精品剧作,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金鹰”、“飞天”等国家级大奖,良好的发展势头被影视界称为“天津现象”……

        天津北方电影集团由原来的事业单位变成面向市场的企业主体,创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建设了数字化的朗香影城、滨湖影城,票房收入实现30%以上增长。与北京电影学院联手打造的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以1.2亿元成为迄今国内投资额最高的动画片,并成功与6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海外发行协议。天津北方报业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印刷能力跃居全国第三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