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

    辞书出版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作者:柳斌杰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1日 13版)

        字典、词典、辞海、辞源等语言文字、专业知识类工具书的出版,是一个国家出版领域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到国家语言、文字、知识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的关键所在。语言文字、专业知识类工具书的好坏,不仅涉及千家万户、子孙后代能否准确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而且关系人类文明创造的各类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现实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科学素质的综合标志。对于语言文字、专业知识类工具书的出版来说,必须重视三性的统一。

     

        一是科学性。作为文字使用的标准、语言规范的法则、知识学习的母书,必须把科学性放在首位,要向读者提供准确的字型、字义、字音和科学的词语知识及相应的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知识。正字正音正义要遵守通用法则,引经据典要查实不误,专业知识要科学先进,示范举例要精当贴切,不能把非科学的东西和错误的知识放在工具书里,绝不能在源头上误导了社会和公众。因此,在工具书上传播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真理和经世致用的基本知识。

     

        二是权威性。知识之母,语言、文字的标准规范,当然必须把权威性树立起来。无论是公共机关、媒体还是教师、家长、学生,都必须遵循这一标准用字用词用句,这才能维护国家法定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语义上的认同。因此,工具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必须请有名望的各学科专家、权威学者及资深的出版专家来共同完成。工具书出版也必须由国家认定的有资质的优秀出版社来承担。整个工作要以法律的权威、专家学者的权威、出版的权威来保障工具书的权威性,使她在文化教育中发挥统领作用。

     

        三是实用性。工具书的根本属性是供人使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和各种知识,所以,要把实用性放在重要位置。在编辑出版中要考虑方便、快捷、适用这些要素。方便就是能简就简,检索要适应大众多样化的需求,查阅要有关联的知识引导,内容编排让人过目不忘,开本设计方便携带和阅读。快捷就是借数字化的方法,直接进行导读,不搞三查五找的那些办法。适用就是要有专业化、分众化、对象化、个性化的版本,例如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工人、农民、职员、专家学者,各自的文化修养、学习环境都不同,因此需求也不同。出版社就要面向他们出版不同的专业版、简装版,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扩大知识的传播面。

     

        辞书出版要与时俱进守正出新

     

        与时俱进、守正出新,是出版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不竭动力。语言、文字的进步与时代进步紧密相连,辞书只有与时代发展同步,反映时代本质,回应时代关切,才能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但辞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守正是出新的前提。守正就是坚守科学真理和基本文化精神,定理、典故、成语等都要保持本意。当前,实践在发展、科学在发展、观念在转变、情况在变化,出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必须出新,丰富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这就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辞海》的撰修与出版,就是与时俱进、守正出新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重视《辞海》的推陈出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各界前辈和专家学者的悉心关爱,几代学人不懈奋斗传承接力,使《辞海》成为与时俱进的文化品牌,成为真正集众多学科精粹之大成,融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于一体的“标准书”。由夏征农和陈至立主持的《辞海》第六版系统反映了当代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充分汇集和展示了新中国60年来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体现了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水平。由夏征农和陈至立任主编的另一个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大辞海》,目前已编纂出版21卷,剩余17卷正在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周密规划,扎实推进,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这都是与时俱进、守正出新的产物。

     

        《辞海》出版至今70余年,经久不衰,愈出愈好,成为出版界的常青树。能够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就在于她与时俱进、守正出新的魅力。出版、编纂辞书,首先是坚守科学精神,知识上要有稳定性;其次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吸收最新知识成果和最新发现,用富于时代气息的语言形式和技术手段,不断创造发展、推陈出新。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在见证时代进步中实现文化大发展、推进文化大繁荣,是文化领域面临的历史任务。辞书出版工作也一定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创造,深刻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积极应对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的挑战,利用新技术,反映新知识,体现新成果,为时代立言,为人民立功。

     

        辞书出版要精益求精质量至上

     

        辞书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是最重要的常备的出版产品,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了创作精品力作在整个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古今中外的文化发展史也充分证明,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刻的精品力作,才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才能留存于世、传之久远。

     

        辞书作为知识的范本,更应坚持精益求精、质量至上,更需要“笃实严谨、精审细校”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编辑追求。辞书出版工作要发扬编纂修订《辞海》的精益求精的作风,注重学习新事物、积累新知识,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创作、扎实创新,努力推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产品,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真正要把质量至上贯彻到辞书出版中去,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质量保障。

     

        一是人才保障。提高辞书出版质量,编辑出版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个好的产品与一支好的队伍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好的编辑出版队伍能够创作精品、创造品牌,而好的产品能够带出一支好的编辑出版队伍。任何时候,编纂辞书都是一项十分辛苦而又功德无量的工作,编纂人员和编校人员除了具备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能之外,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有积极进取的事业心和荣誉感、矢志不渝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创造有利于充分调动编辑出版人员积极性的环境和土壤,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出版家、编辑家,为提高辞书出版质量提供人才基础。

     

        二是规划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辞书编纂和出版高度重视,1955年就开始规划,曾制定了字词典出版计划,《1975—1985年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1988—2000年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后来辞书规划纳入了国家重点出版规划之中。正是在国家出版规划的实施推动下,《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一批大型辞书的编纂出版,填补了辞书出版的诸多空白,产生了良好的外交、社会和经济效益。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统筹,通过辞书出版的中长期规划,打造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独具特色的高品位、高文化含量的精品辞书,切实发挥辞书出版在整个文化教育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三是政策保障。建立完善国家主导、项目引导、政策支持、打造精品的辞书出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辞书出版工作的支持:①加强资源配置。要把出版资源的配置和精品生产挂钩,在政府主导的重大辞书出版项目中引进竞争机制,将出版资源向生产辞书精品多、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专业过硬的出版社倾斜。②实施精品战略。利用一切渠道,加强辞书精品力作的宣传和推介。今年,我们将推荐一批经典辞书,确定其品牌地位,推动辞书精品力作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③加大资金支持。国家出版基金建立伊始就给予《大辞海》项目2600万元的资金资助,今后要逐年加大对《辞海》、《大辞海》这样的精品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④加强质量管理。政府继续开展辞书专项质量检查整治工作和出版社等级评估工作,对存在胡编乱造、抄袭剽窃、虚假宣传等问题的要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辞书,一律召回,强令退出市场。进一步规范辞书出版资质管理,严格辞书出版准入制度,对不具备出版辞书资质的出版社一律不得出版辞书,已经获得资质而出现粗制滥造辞书的,取消其资格甚至出版权。

     

        四是组织保障。凡是大型辞书,必须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高级别的编审委员会,由行业领导或著名专家主持。出版社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吸收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与工作,集思广益、交叉审稿,充分发挥学术民主,坚持百花齐放,把正确导向、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人类智慧统一起来,更好地传播科学真理和人类文明。

     

        (作者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此文为作者6月7日在上海《大辞海》主编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