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9日 星期日

    油画大芬村

    作者:易运文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9日 11版)
    创作
    画村即景
    加工

        位于深圳市布吉街道的大芬村,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客家人聚居村落。然而,在这里不但可以见到国际上知名油画家的作品,而且可以了解国内外油画市场的走势。大芬村原住民仅有350多人,却云集了6000多名油画从业人员,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画家和画师,有大小画廊及门店1100多家。据统计,大芬村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油画有100多万张。2010年,大芬油画村实现年产值35亿元人民币,其中内销和外销各占50%,被国内外的艺术同行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改变是从1989年一个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到来开始的。黄江说,当初主要看中的是大芬村房租价格便宜,交通十分便利,便找了几名画工,租用一间民房,开始干起来。黄江的这一无意之举,其实已经迈出了国内少有的油画收购、加工、出口产业的第一步。一时间,“油画在大芬村可以赚钱”的消息不胫而走。四面八方的绘画人员,包括绘画爱好者、美术学院毕业生,甚至小有名气的画家纷至沓来,在大芬村租房创业,聚起了人气。这个由黄江和其弟子所形成的大芬油画生产、采购和集中外销的一条龙体系,成了大芬油画村的雏形。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师或画工在大芬村安营扎寨,“大芬油画村”的规模一年一年扩大,名声也逐年提高。

        油画村的形成使村民走上了方便快捷的致富之路。画商画师多了,店铺多了,村民房屋的租金也水涨船高,村民收入逐年大幅增加。油画村的形成也为村民创造了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生活环境。村民所到之处看到的是油画,所接触的都是具有艺术修养的文化人,经过长年的耳濡目染,村民的文化修养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提升。自从油画村形成规模之后,村里的环境卫生变样了,治安环境更是有了明显改善。大芬油画村也相继收获了许多赞誉。

        “通过大芬村的油画产业成长之路,可以透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道。”一位对“大芬现象”颇有研究的学者这样评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