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9日 星期日

    工厂变形记

    作者:颜维琦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9日 11版)
    废弃齿轮的新生命
    涂鸦的风景
    鸟瞰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
    水泥和铁锈的观望
    窗户那边的“房间”
    老厂房的艺术张力

        上海总有些地方给人带来惊喜,位于苏州河南岸的莫干山路50号便是其一。

        这里曾是近代著名徽商周氏家族的企业——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当年的春明粗纺厂副厂长曾维臣至今记得,1999年12月31日,春明粗纺厂接到了上级毫不含糊的通知:停产。十多年来,他眼见着这片拥有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的群落一路转型、蜕变、新生,成为“M50”——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上海都市先锋文化的标志。

        在M50,每座建筑都写着简明的标签,告诉你它的过往。配电开关、油路发电设备裸露着黯淡的色泽,灰白的水泥、暗红的铁锈、纵横的管道,让你能够充分地回想近代上海工业文明的景象。如今,不同国籍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嗅觉敏锐的商人,在这里沉淀着想象和思考,释放着各种灵感。

        沿着苏州河和她的一条细长支流,我又踏进了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改造而成的1933老场坊。2002年,一位叫薛顺生的老人偶然间推开了九龙宾馆的窗户,看到了紧挨着的这座迷宫般的奇特建筑。2006年,这座完整保留着牛道及26座宽度不同的供牛走的廊桥的建筑,被包装成时尚前卫的创意产业园区。

        阳光下,孩子们追逐奔跑,情侣们享受闲暇,摩登女郎对着镜头留下姿态表情,艺术爱好者们在这里寻觅感动。变身之后的工业遗迹,俨然成为城市亲近艺术、艺术影响生活的一个空间,也成为上海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一种生动诠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