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高考。”这个几乎很多人做出的回答,对应的是当前我国国民并不乐观的技术素养。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做出篮球架?或是椅凳、书架,抑或是调光台灯、室内装修设计?
在人们心目中,这些对高中生来说是个遥远的任务。那么,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不知道。不知道的结果就是我国国民技术素养不容乐观。2003年教育部以必修课形式颁布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旨在对国民技术素养在教育层面上有所突破。实行几年来,情况如何呢?
“通用技术教育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日前在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国高中通用技术项目学习研讨会上,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技术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顾建军教授说:“虽然在北京开展得不错,但是目前很多省市的通用技术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顾建军列出了目前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些实施误区:
技术教育混同教育技术,而教育技术,是教师怎么用技术来教学,如电视、网络教学。
科学教育遮蔽技术教育,按照《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其核心思想是提高学生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但是,一些地方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不再探究工具、材料、工艺、连接、参数、流程、控制等技术教育应该牢牢关注的方面,变成了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实践,而后者,被认为是大学才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高中这么做真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别人还不高兴。”
另外,一些地区和学校还存在技术教育等同于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用信息技术取代技术教育的误区。
“可以说,我们对课程的探索有点像盲人摸象,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远距离看‘象’?这就牵扯到如何使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协调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起对技术教育的重视。”顾建军教授说。
通用技术教育的各种误区
2012年3月,顾建军参加了ITEEA(美国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第74届年会,“我国的人大附中等学校在会上进行了一些展示。会后有美国人跑来对我说:‘我们在中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同行。’这也反映了我们技术教育与国际潮流脱节的状况。”
据顾建军了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两者都建立起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技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总课时是相当的。而我国,尽管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已实施8年多,但以下现象仍在大多数学校存在:
有的学校打算在暑假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把一学期的课上完。“他们认为,正好暑假搞夏令营,把课程放在其中。但技术教育有内化过程,如此是实现不了内化的。”
有的学校把通用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混合起来上,“某省教育厅提出这个方案,竟得到当地学校的赞同,当然,他们没有获得教育部的批准。但这种倾向很有市场,这样下去会让技术课程不了了之,被人为地消灭。”
有的地区把技术课程全部放在职业技术学校上,“这也不对,技术课程是针对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
有的学校用原有的校本课程代替通用技术必修课程,还有的学校甚至把通用技术课程给学校考取不上大学的学生上,而优秀学生可以免修。还有的学校存在一些方向性的错误,把通用技术课上成语文课、物理课、艺术课、智能训练课、课外活动课或创造发明课。
“但在北京,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八中、北京八十中,这些学校现在非常重视这项课程,这是非常好的趋势。这是为拔尖创新人才打基础的课程。”顾建军教授说。
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20世纪末,美国一个学术机构在网上征集千年以来对人类影响最重大的11件发明,最后的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排在第一位的是眼镜,第二位的是原子弹。理由就一句话:眼镜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困扰着每一个人的问题,原子弹在几秒钟之内使人类回到石器时代。”北京教育学院何妮妮教授说,“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法律意识和对技术美学的领悟能力,它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其中还包括正确的技术观、技术创新意识,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以及对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选择能力,它不是任何课程可以取代的。从技术素养的角度说,这更是当前国人急需培养和加强的素养。”
“技术源于生活,科学源于问题。”天津教科院教授马开剑指出,如果我们的高中生能够制作出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篮球架,或是桌椅板凳,或是调光台灯,显然,从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来看,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拥有了一件自己制作的东西,而是获得了更丰富、更有长远建设意义的东西。(本报记者 王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