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一家之言

    也谈德育方法创新

    作者:田建国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16版)
    CFP

        方法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思路和方式。德育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德育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创新德育方法,就是要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回到人本。

        要变输灌为引导。德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德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德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德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德育不能居高临下,板起面孔说教。要有平等的态度、和谐的关系,心灵沟通,感情交融,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既讲理,又动情,达到情通理顺,入情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德育要靠人文关怀、道德情感,靠人性化管理、人情味服务。要把引导发展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同尊重个性结合起来,要变被动为主动。德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参与和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

        实践证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才,不在于名校毕业,也不在于名师培养,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教育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个体主动和自我意识,学生就不可能全面发展。现代德育要充分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双重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前者是前提、是基础、是本质,后者是人的价值的提升和拓展。

        多年来,我们习惯把正确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传递,把学生作为德育过程中被动客体,主流价值观教育与青年学生自身社会性发展需求相脱离。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

        这种自我教育的潜力越是得到发掘,就越能使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和谐统一。因此,现代德育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让学生自己掌握批判武器,提升道德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学会自己面对人生,创造生活。要变统一为差异。面对学生不同差异,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在他的天赋潜能范围内充分发展,让他能走就走,能跑就跑,能飞就飞,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这种差异还体现在递进要求上。大中小学德育要求是递进的。中小学德育传授的是基本常识,具有非系统的特点。而大学德育要上升为综合性、理论性、系统性,而且要有思维的纵深感,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变务虚为务实。

        德育要虚功实做,虚事实办,软件硬做,软硬兼施。我们要把德育目标、内容、政策、载体由虚变实,把德育体制、机制、队伍、投入由软变硬,虚指标量化,软意识强化,软任务硬化。要从具体问题抓起,从一件一件实事抓起,做出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可检验的规定,形成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

        德育工作要有狠抓落实的本领,看准的事情,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事情,就要敢于动真碰硬,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带来出路,制度产生活力,操作就有效益。

        强调德育务实还要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所需所求,所思所盼,所忧所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在创业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困难学生资助等方面下大力气,多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变抽象为形象。德育要注重把概念变事实,把抽象变形象,运用鲜活事实、生动形象教育启发学生。要创新话语体系,多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少讲空话、套话、场面话;多讲言之有物、入情入理的“家常话”,少讲人人皆知,没错没味也没用的“大道理”,力求做到深入而不深奥,浅出而不浅薄,生动而不生硬,不能把思想教育搞成脱离实际的概念堆砌,搞成照本宣科、言之无物的刻板说教。

        当前,要针对青年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思想疑虑和困惑,从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创设生动问题情境,与热点面对面,与学生心贴心,敢于直面困惑,善于回答疑虑。运用他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手段,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增强话语体系的亲和力、感染力,增强话语体系的解释力、影响力。

        (作者系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