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第一言论

    创业看数量更要重质量

    作者:高 建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5日 15版)
    CFP

        2011年,中国的创业活动指数为24.1%,排在参与全球创业观察项目成员国家和地区的第2位。然而,这样的结果并不代表我们的创业环境世界领先了。创业是一个持续过程,不仅需要数量,更要求高质量。

     

        量多质不高

     

        中国的创业环境在过去的十年里不断在改善,但是改善程度有限。2002年出版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指出,中国的创业环境评分为2.57,处于创业环境不利于创业活动的状态。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的创业环境评分达到3左右,逐步进入有利于创业活动的环境状态。

     

        同时,中国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也在提高,2002年中国的创业活动指数为12.3%,排在参与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的成员国家和地区的第9位,到2011年,中国的创业活动指数为24.1%,排在参与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的成员国家和地区的第2位。

     

        然而,必须看到的一点是,目前活跃的创业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低水平的活跃,中国创业活动正处于从生存型向机会型转变的过程中。生存型创业属于低水平的创业活动,而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力量来自高水平的创业,即机会型的创业活动。高水平创业活动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有助于: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即对GDP的贡献;有助于促进就业,即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助于推动创新,即通过提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市场。

     

        我们的研究发现,机会型创业比生存型创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新市场和更多的创新。以创造的就业机会为例,数据显示,每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2.77人,未来5年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5.99人。再看创造的新市场方面,生存型创业者主要是在创造的小市场上捕捉市场机会,而机会型则能在更大的新市场上捕捉市场机会。

     

        人才是关键

     

        目前,中国的创业活动质量还存在其他的不足,主要包括:第一,创新不足,创业活动中的创新指数排名低;第二,高成长型创业不足,有高成长预期的创业者少;第三,国际型创业不足,创业活动主要是以本国市场为主。

     

        由此可以看到,在关注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的关系时,我们不能片面地把改善创业环境理解为仅是促使创业活动更活跃,改善创业环境既要有利于扩大创业者的数量,又要有利于提高创业的质量。提高创业质量应该是未来改善创业环境的关键。

     

        那么,应该从哪儿着手提高创业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扩大创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开始。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创业转型,即从生存型向机会型转变,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

     

        我们把受教育程度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使用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与中央电视台《致富经》合作完成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程度高的创业者会带来几方面的创业优势:第一,基于机会型的动机而创业的创业者则多;第二,更倾向于在技术和准入门槛都高的行业进行创业;第三,创业者可获得的创业资源则多,创业者创业资源的多寡与教育程度高低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第四,在创业初期能获得的启动资金更大;第五,所创办企业的规模更大;第六,所创企业的技术自主性更强。

     

        这些研究说明,创业活动的质量与创业的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因此,改善创业环境一方面要促使创业活动持续活跃;另一方面,则要扩大创业的人力资本投入。

     

        教育须创新

     

        创业人才成长需要的环境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具体说是包括资源和制度两方面创业环境需求。

     

        从创业资源需求的角度考虑,需要九个方面的条件,分别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国内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及社会规范。拥有好的环境资源条件,不仅有利于本地的创新和创业,而且有利于吸引其他地方的人到此地发展。从上述九个方面努力,是可以全面改善创业环境的。

     

        想要拥有更多高质量的创业者,还需要从制度的角度改善创业环境条件。创业的制度环境包含规制的制度环境、规范的制度环境和认知的制度环境三方面。相对而言,规制的制度环境较容易建立,表现在出台的政策、措施、计划、条例等,可以通过除旧立新来实现。规范的制度环境与人们的创业价值观和创新创业文化有关,需要长期培养。而改善认知的制度环境与学习有关,要通过改善教育去实现。我们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的创业制度环境中,认知的制度环境是三个制度环境维度中最薄弱的。

     

        因此,完善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可以围绕着教育创新,改善支撑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针对我国教育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环节。创新是创业的基础,也是提高创业水平的关键。对大多数人而言,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得到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获得。

     

        二是融入创业能力的培育环节。创业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的创业精神,使学生既善于创新又勇于实践。应该把创业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创新与继承结合起来。

     

        当然,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不限于大学的教育,但大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从根本上提升创业的人力资本和改善创业质量的关键。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