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朱训同志《找矿哲学概论》首版20周年,中国地学界隆重集会纪念。朱训同志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为官的清正和为人的亲和,而且还在于专业的精深。与一般专业人员不同的是,他的专业工作是自觉在高层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探索。在高级干部中,像他这样持之以恒地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的人为数不多。《找矿哲学概论》这部专著,绝非时下在某些人士中流行的装潢门面之作,而是作者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通过呕心沥血的发掘做出的自然辩证法宏论。
《概论》立足于对现代基础科学和物探技术的深入把握,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对矿产资源这种特定客体及其与主体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对找矿实践中的矛盾进行了精辟分析,在哲学高度上确立了寻找矿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进而提出了找矿哲学的主要范畴和基本规律,运用系统思维总结出了寻找矿藏的方法。这些从实证材料中提炼出的一般原理,对探矿工作已经彰显了指导作用。综观全书,至少透射出三个方面的光彩:
第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文艺创作需要激情,而且任何事业都需要激情。事业和事情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责任负载。《概论》反映的是一种真正的事业,无论处在荒丘野岭还是在深府高位,都可以看到作者躬临山川、亲劳胼胝的身影。字里行间发散出的是真诚,言谈举止贯穿的是理想。《概论》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由崇高境界产生的底蕴和气势是基本动因。
第二,卓越的学术创新性。官员和学者是否可以一身二任?历史上沈括的《梦溪笔谈》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已经给出答案,但在当代社会由于腐败现象的存在,官员学术往往蒙上作伪的色彩。对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著述的价值在于新的发现和新的设想,在于它的信息量。苏联学者吉江说过,为了得到一点科学真理,需要冶炼上千吨思想的矿石。真正有价值的著述是不可能通过代笔写就的,这是因为代笔者不能倾注全力,可以拼凑材料但绝难攀登险峰。
《概论》的创新之处是:首先,贡献了一批悉心积累和精心整理的实证材料。它们切实指向研究前沿,鲜活足迹历历可见。仅这些材料的发布就令人耳目一新,即使是地质领域的专家,也可以借它跨越樊篱而了解全局。其次,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任何一个研究方向的拓荒工作都是最为艰难的,在荆棘密布的探索路上,随时都会陷入失望的迷茫并要面对社会的质疑,为此必须付出远超常规研究的代价。再次,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探矿路径。这条路径体现了基础科学整体化、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整体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探矿领域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即使是高层学者,要做出以上创新也实属不易,何况作者还承担着繁忙的公务。作为领导,固有高瞻远瞩的条件,但也有身不由己的困难。对著述来说后者的障碍是刚性的,个中甘苦可以想象。
第三,高超的哲理统驭力。科学和哲学本来就是一家,牛顿的代表作就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些国家的基础自然科学学位现在还叫哲学学位。科学和哲学的分家是自然科学发育中的必要一步,非如此不能弄清自然界的细部,但也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是静止和孤立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家头脑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恩格斯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地学是我国成就最多的基础科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哲学在这个领域受到的关注程度最高。《概论》首次全面系统地用哲学思维来考察地学问题,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哲学本来是一门充满活力的智慧之学,但目前在许多地方却成了枯槁不堪的“中八股”和“洋八股”,原因在于这种“哲学”的从事者,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钓取名利。哲学发展的基点不在书本而在实践,只有不断从实践中吸取思维营养,让得到的规律又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哲学才能朝气蓬勃。1965年毛泽东对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有一个批示说:“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今天要看到这样的作品,比当年更加可贵。论著的高超在于以平凡的语言做出非凡的表述,大家著述有举重若轻之快,小家著述有举轻若重之累。《概论》正是属于前者的好书。
总之,《概论》既是一本哲学著作,也是一本科学著作。地质专业内外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收益。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