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我爱中国”,无论是在举世闻名的吉萨金字塔旅游景区,还是在汗哈利利传统旅游商品市场,或是走在埃及的大街小巷,经常有热情的埃及人,特别是年轻人和孩子用汉语和记者打招呼,中国的知名度和汉语的普及度令人感到吃惊。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记者先后在埃及工作了10多年。十几年前,埃及人见到亚洲人会用英语或阿拉伯语问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现在则直接用汉语“你好”打招呼了。发生如此的变化,除了中国商品已经进入埃及千家万户,当地知名大学纷纷开设中文系和孔子学院外,埃及的中国文化中心对提高中国在埃及民众中的知名度和汉语的普及功不可没。
2002年落成的埃及中国文化中心是新世纪中国在海外开设的第一个大型文化中心。中心位于大开罗的吉萨省,与埃及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遥遥相望。中心的主体建筑为地面五层,地下一层,共2400平方米。中心设有多功能厅、展厅、图书馆、办公室、会客厅等。另外,还有设备先进齐全的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可以实现教与学的实时互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埃及中国文化中心的三大主要功能是:努力打造成服务于埃及主流社会公众的中国信息服务中心;满足埃及青少年了解中国情况、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技能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培训中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埃及主流社会公众,兼顾普及和提高的中国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常年开办汉语培训班和武术班,不定期开办剪纸、杂技、烹饪、养生等中国文化技能短训班。中心开设10年来,已开办3个月一期的普通汉语培训班26期,开办导游汉语、商务汉语、中文电脑、汉字书法等专题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5400多人次。汉语班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严格的教学管理、良好的教学环境、优秀的教学质量广受学员好评,吸引了大量在校大学生、导游、公司职员、商人、政府官员和一些驻开罗的外交人员参加学习,甚至有些学员专门从一二百公里以外的亚历山大、法尤姆等地来中心学习汉语。武术班已招生16期,太极拳、太极剑、散打、南拳等受到埃及习武者的青睐,武术教学越来越火。
艾因夏姆斯大学学生马吉迪说,汉语比较难学,但是一门美妙、有趣的语言,更加激发他努力学好汉语的决心。法尤姆大学旅游和饭店管理专业毕业的乔治·达乌德2008年开始在文化中心学习汉语,2010年参加埃及汉语导游资格认证考试,取得了汉语导游资格证,成为一家著名旅游公司的导游。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汉语对埃及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更多的埃及人希望为加深世界两大文明古国的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埃及中国文化中心连接两国、两国人民的纽带、桥梁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本报开罗7月18日电 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 毅)
【链接】
中国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中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中国政府根据毛里求斯和贝宁政府的要求,在两个国家的首都路易港和科托努分别设立中国文化中心。迄今为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已增至九处,其中新设立的七处分别位于韩国首尔、埃及开罗、法国巴黎、马耳他瓦莱塔、德国柏林、日本东京和蒙古乌兰巴托。
长期以来,各中心均开展了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海外民众的热情参与,赢得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汉语教学、电影、文艺演出、文化艺术展览……多姿多彩的活动向外国友人展现了一个全方位的中国,一个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中国。在那里,许多人不仅近距离接触了中国的传统和历史,进一步增进了对拥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增强了对这一文明古国的无限向往。
中国文化中心在海外的设立,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双边关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既是一扇扇开在世界各地的明窗,也是文化的使者,在跨地域往来中不断输送着新鲜的血液。截至目前,另有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波兰、丹麦、比利时、巴西、新加坡等多个国家,要求与我国商谈互设文化中心事宜。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如今正在稳步发展之中。
(张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