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9日 星期四

    基层变迁(31)

    靠技术堆高粮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9日   01 版)
    正在收麦子的通渭农民满脸喜悦。郭红松绘

        甘肃省通渭县曾经是有名的“缺粮大县”,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出现过大面积饥荒,直到80年代初仍然是“吃饭靠救济粮”。可是去年通渭县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甩掉了“缺粮”的帽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了解通渭农业增产的奥秘,段禳全是个关键人物,他是通渭县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记者来到通渭,却没找到段禳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一天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农作物有病虫害的迹象,段禳全和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一批专家已经下到各乡镇,正在了解病虫害的情况。

        7月14日,记者追到通渭县陇川乡,终于见到了忙碌的段禳全。

        段禳全刚过五十,头发花白,但精神抖擞。记者趁着中午短暂的休息进行了采访。他向记者介绍,这次病虫灾害属于爆发性较强的病虫害。专家们在了解情况后,确定了解决方案,省里也紧急调拨了十几吨杀虫剂。“明天就开始解决这次病虫害,10天之内就能够将病虫全部扑杀,将灾害的损失率控制在3%之内。”

        随时奔波于各乡镇了解农作物情况,对段禳全这些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些工作可以为农业生产增产保驾护航,而通渭这几年连续增产,最为关键的要数推广全膜覆盖。

        段禳全告诉记者,2007年,在成功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通渭县秋季降雨多、土壤墒情好的有利形势,他们大胆提出并试验秋季覆膜,取得了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

        秋季覆膜能够做到“秋雨春用”、“春旱秋抗”。从此通渭开始走上一条依靠科技支撑调整结构、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50.16万吨,创下全县粮食总产历史新高和总产连续8年增产两项纪录。

        去年12月26日,通渭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段禳全也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李远广 令叶莹)(更多内容见4版《大图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