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

    学人风采

    一项优秀成果是怎样诞生的

    ——访“非洲—中国合作机制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李安山

    作者:开 忠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8日 11版)

        不久前,一个完成鉴定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报送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这项成果资料翔实、分析得当、行文流畅、学术规范,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课题组下了苦功夫,得出了独到见解”……工作人员从几位专家高度评价的鉴定意见中欣喜地感到,《非洲—中国合作机制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份拥有14篇阶段性论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调研报告,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优秀成果。

     

        这项最终鉴定等级为“优秀”的成果是怎样完成的呢?最近,笔者走访了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所所长李安山教授及课题组成员,请他们谈了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不怕辛苦 扎扎实实搞调研

     

        李安山教授开门见山道出了他最深刻的感受:“做学术研究一定要戒懒惰、戒浮躁,必须能吃苦、能‘下沉’。”

     

        他说,始建于1963年并一直从未中断的中国援非医疗队,体现着中非合作的精髓,是这项课题的核心案例。为了掌握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各方面情况,李安山没少下功夫,除召开小型研讨会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外,还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到外地访谈有关人员,并利用出国机会抽空调研中国援非医疗队情况。

     

        中国援非医疗队由20多个省市分别派遣到非洲国家的医生共同组成。李安山考虑到,要想全面、扎实地掌握各省市援非医疗队的具体情况,仅靠课题组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是难以做到的。于是,他除安排课题组成员到江苏、山东等地收集有关资料外,还聘请了20多名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自所在省市了解情况。结果令人满意:由于调研扎实而广泛,获得的资料既包括援非医疗队的早期书面档案材料,也有磁盘资料,还有当地卫生机构的出版物以及个人访谈录音等,丰富的资料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怕费时 实事求是做课题

     

        “非洲—中国合作机制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这项课题是2007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计划3年完成。到2010年,课题组已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阶段性成果,并且完成了大部分写作任务,很快就可以按时结项。而此时,李安山教授承担了学校的一些工作和另外一个研究项目。如果按时结项,就可以腾出时间、集中精力做学校的工作和另外的项目;但他想到,做课题是一项很严肃的学术工作,必须实事求是,要做就应该尽量做得更好,不能怕费时间、费精力,宁可推迟一年,自己多加点班,也不能留下缺陷。于是,他提出了延期结项的申请。

     

        这个项目预期成果形式为专著,但随着采访和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通过与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接触,李安山觉得这一课题应用性较强,应为中国对非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成果形式以调研报告更合适。后来他到非洲国家调研时,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都邀请他为使馆人员就中非关系作相关讲座,这使他更觉得这个项目具有对策研究性质。于是,他申请将项目的成果形式调整为调研报告。但这样一改,角度就变了,很多内容需要重写,研究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对此,李安山说:“课题虽然多花了些时间,但增强了应用价值,值得!”

     

        不怕麻烦 精益求精保质量

     

        李安山认为,任何学术研究必须有靠得住的资料支撑,这样论证才能站得住脚,成果才能有高质量。他在收集资料时,尽量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可疑的第二手资料力求核实准确。在查阅有关援非医疗队的文献时,他感到有关非洲受援国的一个数字似乎有误,可是此前出版物上流传的都是这个数字,就连国内一家权威性大报也使用这一数字。如果自己图省事,抄上这一数字,别人也不会说什么,成果也能“过关”。可是这样做,若是与事实有出入,不仅会影响成果质量,更严重的还会损害国家声誉。他决定把这个数字搞准确。为了这个数字和获得有关援非医疗队更翔实的情况,他不仅召开研讨会,邀请卫生部负责援外工作专家和相关研究人员参加,还派课题组成员查阅国内外相关报刊资料包括一些英文资料,并通过网上检索获得近百条有关信息资料。经过多方面、多渠道论证,最后得出了一个正确的数字,这个数字得到了卫生部国际合作司的认可。

     

        “做学术研究不能怕麻烦”,这是课题组成员的共识。翻阅这项成果,可以看到,凡是他人观点、引述资料和计量数据都一一注明出处。李安山说:“多写一些注释,看起来麻烦,但这个麻烦是必要的,这既可使读者知道你引用的这些观点、资料和数据来自何处,更重要的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承认。别小看注释那几个字,它牵涉到学术道德问题,人家的功劳一定要归人家。为什么学术界不时出现不道德的现象?主要是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深,该注释不注释,有的是故意的,那是急功近利;有的是怕麻烦,那是懒惰思想。”

     

        在李安山教授的带领下,这项调研报告写完后,课题组对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进行认真推敲、反复修改,使成果做到了“语言精练”、“少有差错”(鉴定专家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李安山教授及课题组成员这种不怕辛苦、不怕费时、不怕麻烦的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才催生、浇灌并最终结出这项优秀的学术硕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