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

    项目论坛

    从大国特征看我国重点产业群的优化升级

    作者:汤凌霄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8日 11版)

        大国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这是大国经济一个重要的典型特征。大国经济发展要素充裕,国内市场和产业布局空间较大,可以凭借这种优势建立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而且,大国人口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总量大,不可能依赖别的国家而生存。所以,如果说小国可以依托少数重点产业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那么,大国却需要依托重点产业群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从中国的情况看,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物流产业等,它们构筑了工业大国的基础。我国经济增长转型要求从整体上促进重点产业群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大国产业振兴。

     

        大国产业转型目标是重点产业群优化升级

     

        重点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国民需求和社会就业的支柱产业。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阶段》中概括了重点产业的特征,即在现代技术和管理基础上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其他产业和产品需求及增长较强的关联效应,影响国民经济较高的增长率和规模效应,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每个国家应充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尤其是那些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且能带动整体产业发展的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发挥本国优势的产业结构。中国是新兴大国,其比较优势产业或重点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群体,要求政府具有宽阔的视野,从整体上谋划和引导。

     

        世界性金融危机造成了一种“倒逼效应”,促使我国改变工业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我国政府提出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体现了我国重点产业群的大国特征。如果能够解决重点产业群存在的技术水平低、组织程度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价值结构,就可以实现大国产业体系的优化和升级。

     

        推动大国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根据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可知,经济衰退的原因就是缺乏产业创新。后危机时期的经济增长与转型,需要有新的科技革命并带动新的产业革命。产业创新的实现有两种形式,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培育。鉴于大国产业体系完备的特征,其产业创新不可能是摒弃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几个新兴产业,而是在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群的同时,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群,实现两个产业群的协调发展。

     

        产业创新并不排斥传统产业,而是要求传统产业的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三种模式:一是技术主导模式,即以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为源泉,依靠科学推进技术,依靠技术创造需求,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二是需求主导模式,即由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新的需求,以市场需求牵引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而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三是综合作用模式,即技术和需求交互作用于传统产业改造的过程,在传统产业发展初级阶段以技术推动为主,在传统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后以需求牵引为主。我国的钢铁、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应该采取需求主导模式,即通过扩大国内需求,以市场需求引发技术需求,进而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或者进入新产业的产业链。

     

        新兴产业代表产业创新的方向,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新的技术革命将伴随着新的产业革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导向性作用的新兴产业,它代表着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都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应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运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我国新兴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

     

        构建大国重点产业群优化升级的机制

     

        实现我国重点产业群的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根据大国客观实际和基本特征,充分利用影响重点产业群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建立和完善市场培育机制、技术创新机制和企业组织机制。

     

        1.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的市场培育机制。我国属于新兴大国,需要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将依靠国内需求拉动为主同开拓国际市场有机结合。全球金融危机将成为我国由过度依赖外需转向主要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契机,应该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通过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振兴计划,形成产业发展动力的内生机制。同时,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外需拉动作为辅助动力,准确把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从全球分工中找准自身切入点,积极发展汽车、纺织、轻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2.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首先,要通过技术攻关,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以技术创新推动重点产业群创新和升级。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以及与之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其次,应充分利用优秀的适用技术,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我国的纺织、轻工等行业,积累了一些优秀的适用技术,它们虽然不属于高新技术,却具有先进性和实用价值,而且与我国传统产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匹配,因而需要充分利用,从而实现技术水平与产业结构的耦合。

     

        3.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企业组织机制。从大国国情出发,既要努力发挥大国优势培育巨型企业,又不能忽视中小企业对社会就业的重要作用。首先是通过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业特别是汽车、钢铁和船舶等行业,必须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使企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其次是积极培育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在纺织、轻工和电子信息等行业具有优势,应从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的视角,形成中小企业在地区的集中与聚合,充分发挥范围经济的资源吸引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和技术溢出效应。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课题组成员、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