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

    基层变迁29·大厂评剧歌舞团:

    勇闯新天地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7日   01 版)
    大厂评剧歌舞团把流动舞台搭到老百姓家门口。

    郭红松绘

        6月13日下午,河北省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文化大篷车”开进大厂镇大厂三村,停在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门口。得知剧团到村里演出,很多村民早早吃了晚饭,来到演出现场抢占前排座位。坐在第一排的村民刘锦蕊拿着一袋包子边吃边说:“评剧歌舞团的节目都是为我们农民编排的,我们爱看!”

        观众中,大厂评剧歌舞团的“领头人”赵德平认真观看每个节目,不时和周围群众交流。“我们将根据演出效果和观众反映对节目进行完善调整,努力实现艺术性和欣赏性完美结合,让观众在田间地头也能体验到剧场般的演出效果。”赵德平告诉记者。

        为更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大厂评剧歌舞团常年坚持“送戏下乡”,把流动舞台搭到老百姓家门口,把先进文化送到农村,每年下乡演出达200余场,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被广大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作“庄户剧团”。

        大厂评剧歌舞团发展何以如此迅猛?赵德平一语中的:改革。1981年,大厂评剧团举步维艰,连演员工资都很难发出来,面临关门的窘境。

        2009年12月,大厂评剧歌舞团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总体目标实施整体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独资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成功实现了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同时也成就了剧团的第2次飞越。

        剧团改制以后,释放了发展潜能,逼出了演员们强烈的危机感和创新动力。现在,演员能拿多少钱,全凭自己的演艺水平和对公司的贡献,完全不受资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改制后的公司运转顺利、发展迅猛,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元,年演出收入超千万元。2010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大厂评剧歌舞团演员队伍由60多人扩大到100多人,演出设备也更新换代,综艺节目演出能力也由过去每年六七台提高到20多台,承接“大单”的能力不断提高。

        虽然剧团身份转变了,但剧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没有变,他们仍然坚持写农民、演农民,创作了很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先后创作创演的反映农村火热生活的8台大戏和近百个小戏、小品,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中弘扬了主旋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被誉为“全国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

        赵德平告诉记者,公司正坚持立足农村市场,通过商演、音乐制作等形式,向多产业、多行业经营的文化产业集团迈进。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王福龙 黄 蕾)

        (更多内容见4版《大图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