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体育的渴求永远不会枯竭。
因为我们知道,体育是独一无二的,它有牵动全球的赛事,譬如奥运会;它有广为称颂的心灵力量,譬如奥林匹克精神。
四年一轮回。当我们仍在回味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时,伦敦奥运会已然触手可及了。7月27日至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伦敦举行,这届奥运会共设26个大项和300个小项,无论大项和小项都少于四年前的北京。然而,“让运动回家”一句温情的话语将带领世界各地的体育迷们来到伦敦,共同探索各个项目的故事。
伦敦是现代足球的摇篮,伦敦是马术运动的故乡,伦敦是赛艇项目的发源地,伦敦也是乒乓球的老家。不仅如此,连本届奥运会吉祥物的名字“文洛克”也是有着丰厚文化背景的吉祥物,同时它也是伦敦的一个地名,代表着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一个起源。伦敦人民酷爱运动,而奥运会也史无前例地第三次垂青伦敦。
现代奥运会灵感之源来自文洛克的老家
在伦敦奥运会的两个吉祥物中,其中一个的名字就叫做“文洛克”,这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小怪物,其原型叫做萨罗普羊,而马奇·文洛克,正是这种萨罗普羊的老家。现代奥运会已经深入人心,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它之前另有一个“奥运会”。风景如画的什罗普郡集镇马奇·文洛克,一个只有3000多居民的小镇,距离伦敦150英里,从1850年开始,虽然总是不定期举行,但文洛克奥运会一直没有中断过举办,它也成为了这个小镇所有居民最大的狂欢派对。而这项古老的赛事正是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创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灵感来源地之一,19世纪,顾拜旦曾被邀请去那里观看“文洛克奥运会”,顾拜旦大受文洛克游戏的启发,进而创立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顾拜旦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人们应该感恩的不是希腊人,而是W.P.布鲁克斯医生。他带我观看了文洛克奥运会。”
1994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到访马奇·文洛克,在布鲁克斯的墓前献花,并留下了一句话:“我来到此地向布鲁克斯博士致敬,他的确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奠基人。”因此,可以说“文洛克奥运会”是现代奥运会的雏形。至今,“文洛克奥运会”仍在举行。为了纪念文洛克奥林匹克运动会,伦敦奥运会决定将吉祥物命名为“文洛克”。
伊顿公学是学校体育的最好典范
创建于1440年的伊顿公学拥有一个全长2.25公里的伊顿湖,这里将举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赛艇比赛和静水皮划艇比赛。这个现代化的赛艇比赛训练场地是伊顿公学的私有湖泊,在伊顿公学看来,伊顿湖是过去百年来伊顿学子热爱体育热爱赛艇所创造出的赛艇文化。在这里举办奥运赛事,正是这所学校对赛艇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在这座拥有8种必修体育项目和27种选修体育项目的学校里,历史悠久的赛艇运动只是学子们热爱体育的一个侧面,而赛艇湖也只是众多体育场馆中的一个角落。在这样一个热爱体育的学校里,在过去570多年的历史中,伊顿公学共培养出20位英国首相,而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等著名学者也出现在伊顿公学的校友录中。
伊顿公学的宿舍楼道里,一幅幅取得优异体育成绩的学生照片挂满了墙壁,这中间有中国马术选手华天,他们的体育成就可以激励更年轻的孩子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事实上,相比于赛艇与马术运动,伊顿公学更推崇集体项目,因为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养成协作团结的品质,培养身体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学生永远是英国学校的首要教学目的,比如说伊顿公学的必修体育项目包括足球、橄榄球、曲棍球等集体项目。在这里,学校的运动场地远远大于教学区,体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就是交流与信任的载体。
“国球”的老家在伦敦
伴随着悠远的风笛声,体育之都伦敦将我们引以为豪的乒乓球迎接回家。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作为百年网坛赛事,足以说明藏匿于英国人心间深厚的网球文化。而乒乓球正是基于对网球的热爱,英国人发明的一种在餐桌上打的网球。乒乓球的出现,完全彰显了英国人对运动无处不在的热爱。1895年左右,乒乓球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直到1926年,国际乒联第一次全体大会在英国举行,乒乓球才真正成为一项体育运动,同时举行了第一届世乒赛。
金克霍尔是英国乒乓球界的头号明星选手,世界排名却在150名开外。作为英国乒乓球队的教练,来自中国的“外援”刘嘉饴已经对输球非常习以为常,他认为,中国队太强大了,如果能赢中国队一场球,那就是高水平的标志。英国小孩子也希望能打进世界前列,但在中国选手面前,实在是太难了。英国打乒乓球的小孩子的偶像都是中国队员,张继科在这里就很红。
在乒乓球老家,在奥运会赛场,中国选手依然会毫不留情地将东道主选手扫地出门,把乒乓球运动的最高水准带回乒乓球的发源地。尽管英国乒乓球队成绩不理想,但这并不影响这项运动的推广。在英国中小学里,大部分学校都会有乒乓球台,而国家队的训练却要在某个时段租用学校场馆的乒乓球馆,因为整个英国体育委员会所有的着重点都在群众体育。
尽管乒乓球并没有给英国带来很多荣誉,但如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乒乓球深深滋养着这个崇尚体育的国家。伦敦奥运会的召开,将会让乒乓球在它的故乡重新启程。就像伦敦奥组委的口号“Inspire a generation”(激励下一代),所有运动项目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运动。在英国,运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本报记者 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