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知行论坛

    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当前影响执行力的突出表现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许 宁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4日   05 版)
    毕传国绘

       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现实意义

        当前影响执行力的突出表现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落到实处。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面临着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执行力要求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行政法学领域,被称为“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执行力的概念日益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拓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所谓领导干部执行力,是指领导干部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力如何,能综合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一句话,执行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

     

        执行力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一个政党或执政集团获得了执政权, 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定制度、作出决策上,而没有执行力,这个政党或政治集团迟早会失败。简单说,执行力就是执政能力。执行力丧失,执政能力也会随之丧失。党员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执政能力,最主要、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其执行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执行力就是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领导力与执行力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领导者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其执行能力的高低,执行力又是促进领导决策最终落实的关键。随着当前领导决策工作和战略计划制定工作的日益复杂化,执行环节也呈现更加复杂化的趋势。同样的工作任务和政策,不同的领导者,不同的领导方法,不同的执行能力,会得到不同的领导效果。很多领导者工作上的失败,并不在于他们所作决策的失误,而在于他们未能有效落实这些决策,亦即执行力方面出现了问题。美国学者艾利森也曾说过:“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实际过程当中,90%的功能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只有10%的功能取决于方案。”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是对领导者的首要要求。而当正确的战略决策确定以后,另一方面的任务便是关注执行,领导者执行力的高低,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执行力就是党的公信力。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党的信任程度,它反映了公众在多大程度上对党和政府行为持有信任感,它体现的是党的一种信用能力,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领导干部执行力的价值取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目的在于为民服务,以务实的行动、有效的执行成效取信于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生的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关注和期待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人们在期盼经济发展、收入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生、保增长的措施。领导干部作为这些措施的执行者、监督者,其执行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执政承诺不能实现,也就不能满足民众对政策目标的期盼,那么,党就会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从而影响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当前影响执行力的突出表现

     

        当前干部队伍在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械教条地执行。有些领导干部忽视甚至漠视本地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上级政策或者外地经验,既对政策的精神实质和他人的经验缺乏深入理解和认识,又不考虑当地的客观环境条件,囫囵吞枣,因而不能因时、因事、因地作出具体分析,缺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追求执行成效,从而降低党的政策的有效性。

     

        二是虚假敷衍地执行。有的领导干部在执行过程中,甘当“传声筒”、“留声机”,对于上级下达的指示或命令,只是习惯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认为只要是会开了,话讲了,文件发了,工作任务就完成了,结果是形式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满足于求平安,不讲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字当头,畏首畏尾,碰到问题绕道走,歪风邪气不敢管,难事硬事不敢抓,甘当“好好先生”。

     

        三是简单粗暴地执行。有些领导干部在执行政策时不强调方法,只注重结果,用行政手段,甚至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办法对待,虽然暂时实现了目的,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损害了政府形象。

     

        四是错误歪曲地执行。有些领导干部不注意学习,政治素质低,不能理解上级的意图和政策精神,造成政策的歪曲;有的则有选择的执行,或以地方利益、本部门利益为标准,或以个人利益为取舍,或者只对上级负责,不讲群众观念,致使原有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

     

        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一要强化自觉执行意识。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脚踏实地的行为,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用心去做事。再好的机遇、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措施、再好的政策、再鼓舞人心的目标,都要依靠执行来保证。只有在深刻领会、透彻把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将执行政策的意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才能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使执行更加全面、准确和富有成效。

     

        二要培养创新执行精神。创新是执行力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执行力的法宝。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敢于打破那些陈旧的、妨碍发展的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束缚,勇于革除那些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新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新的举措、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要严格强化执行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增强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党的纪律要求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必须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自行其是,或采取同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相违背的行动。必须坚决克服和抵制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

     

        四要健全约束执行制度。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必须依靠一套完整的机制作保障。首先要选好领导干部。要建立科学的用人导向,把执行力的强弱作为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以实绩为基础,以群众信任为准绳,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为真正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打下基础;二是要健全岗位目标责任机制。建立主体明确、职责清楚、细则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提升领导水平和执行能力的动力;三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是保证领导力和执行力正常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强化事中督查,及时掌握执行情况,使工作按照事先设计的轨迹运行。强化事后跟踪,及时评估执行结果,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全面了解执行的实际效果。实行责任的公开承诺制,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确定相应岗位的职责,把领导干部的责任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是要建立好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有能体现出党政不同领导岗位和担任不同地区不同岗位领导的差异性指标,以达到奖勤罚懒、鼓励先进的目的。特别要把绩效评估与被评估领导干部的奖惩、升降、免职紧密联系起来。要“为贤才留空间,为中才立规矩,为庸才找出路”,从而形成人人有压力感、紧迫感,人人有危机意识,人人想干事创业的充满活力的干部群体。

     

        (作者系中共保定市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