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8%,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落到8%以下。
上半年GDP增速跌破8%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未来中国经济又将走出怎样的轨迹?
上半年:未改经济基本面
7月13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宣布: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8%,二季度GDP增长7.6%。随即,引起记者一系列追问。
面对“上半年GDP增速跌破8%是否超出预期?”的提问,盛来运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如果不过多地纠结于8%,客观地、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国内外形势,我觉得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在盛来运看来,总体平稳主要是指GDP增长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仍然运行在目标区间以内,GDP上半年增长7.8%,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预期目标。从世界范围来看,二季度我国GDP增速7.6%,虽然说是在继续下滑,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速度。
盛来运分析说,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常严峻。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国际形势在继续恶化,外需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国内房地产等宏观调控措施还在继续实施,内需增速有一些趋缓。在外需不足和内需不旺的矛盾比较突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实现7.8%的增长速度是非常了不起的,并未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处于转型的新阶段。在结构转型期,我们的资源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潜在的增长生产率有些下降。这也是国际上结构转型中间存在的普遍规律。所以现在经济增速的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结构转型期间潜在增长生产率下滑的影响。”盛来运继续分析指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上半年GDP这个龙头指标的表现尚在可接受的目标区间内,今后一段时间调控的关键是防止偏快下滑,在稳増长和促改革中追求结构优化、质量提高。
下半年:增长仍可预期
由于较早地预见了形势的变化,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政策的预调微调,先后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降息,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盛来运表示,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缓中见稳的迹象,下半年会继续保持适度平稳增长。“6月份的工业增加值是9.5%,5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9.6%,4月份实际上是9.3%,波动幅度很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月份增长20.4%,比1—5月份回升了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月份名义增长13.7%,比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扣物价之后比上个月还要高。所以从这些主要指标情况来看,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月度之间趋于平稳。”盛来运说。
同时,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情况来看,还是有比较强的增长动力。从投资来看,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一些新的投资项目还在继续新开工,上半年固定资产新开工的计划总额增长23.2%;从消费的情况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比较平稳,现在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阶段。国家也会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扩大和鼓励消费;进出口多元化的战略也在取得明显成效。
“从这些情况来看,实现全年的预定经济增长目标是很有信心的。中央有关经济工作的部署和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就是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预调微调力度。”盛来运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三季度GDP增速回升至8%以上是完全可以的。“现在稳增长的政策逐渐见效,下半年外贸出口等一些状况可能比上半年略好一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报告预测,三季度中国经济将企稳回升,预计GDP增长8.2%左右,CPI涨幅回落至2%左右。
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中国GDP的回落,使国际上一些看空中国经济与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似乎找到了新的依据。“事实胜于雄辩。从上半年的数据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缓中见稳,稳中有进,本身就说明国外看空中国经济的言论缺乏依据。”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除了个别时期,比如2009年金融危机的时期,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速低于8%的情况不太多。似乎就形成了一个思维惯性:中国经济一直会维持一个高的速度。实际上,从全球来讲,7.6%的经济增速还是很高的,很少有国家达到7.6%的增长速度。
盛来运指出,GDP7%—8%左右的速度,有利于我国在结构转型期调结构、转方式,有利于处理资源配置效率低,有利于我们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他指出,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之中,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亮点、新的变化:一是夏粮继续获得大丰收,创历史新高;二是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是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三是节能减排继续取得新的成效,上半年总的能源消费量增速同比回落;四是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万左右,全国农民工中在城里打工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增长了2.6%;五是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趋缓;六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以后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4%。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现在需求在收缩,经济在下降,货币政策刚刚由底部开始启动,改革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可以用改革促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从最近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所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来看,要把投资和改善结构、调整民生结合起来,中国经济政策的空间很大。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地投资,不能搞过度的、简单的制造业的投资,而是要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我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信心首先来自于对中国发展基本面的认识,虽然中国的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期,但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现在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这‘四化’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能量,支撑经济增长。中国地域发展的差距比较大,东、中、西部地区差距比较明显,中西部地区发展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以及后发优势都非常大。中国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以前是以吃穿为主的消费结构,今后向以住、行、教育、旅游这种发展型和享受型为主的消费结构过渡,这要持续若干年。”盛来运说。
“信心还来自于中国政府驾驭调控能力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还有空间。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坚定不移地进行技术创新,在这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也会极大地提升中国发展的能力。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盛来运说。
(本报北京7月13日电)
专家观点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张汉亚:
在中国颁布的“稳增长”政策中,已经“圈定”了投资领域,包括“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和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这说明中国目前进行的投资,仍是更好地扩大消费的投资。而依靠消费实现稳增长,是中国制定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和目标。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也是此前一段时期以“控物价”为重点的宏观政策的必然反映。物价关系民生,此前为了控制物价采取相对紧缩的措施是必要的。外有金融危机,内有流动性的一度持续回收,经济增速持续回落是自然的。对7.8%的经济增速,要反对两种态度:一种是反应过度,过于悲观;另一种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
经济增速回落并不等于中国步入通缩的萧条或者滞胀。因此,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不宜对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作出过度反应,政策转向不能过猛。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要把握好稳增长的“度”和发力点,一方面经济增速不能滑得太快,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经济下行压力变成结构调整动力,使我国经济摆脱对出口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而不是速度。从长远讲,只要结构调整好了,质量提高了,民生改善了,速度就不是大问题。
(整理: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