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9日 星期一

    啤酒企业:如何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9日 10版)

        自2002年,我国啤酒行业以年销量2384万千升的佳绩超越美国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产销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啤酒年销量高达4899万千升,占世界总销量的25%。其中华润雪花啤酒2011年产销量和雪花啤酒品牌的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和同类产品中均列第一。

        2011年,啤酒行业产量增长一路飙升,一季度增速为7.75%,二季度增速13.86%,三季度增速4.62%,四季度增速13.86%,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其中,本土品牌三巨头的销量占据了半壁江山。2011年,华润雪花销量1023.5万千升,市场占有率达到21%;青岛啤酒销量715万千升,市场占有率约为14%;燕京啤酒销量550.6万千升(含托管企业),占全国啤酒总量的比例也超过了11%。

        “三巨头不仅在销量上遥遥领先,在收入、税收和利润上更是优势明显。”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分析说,三大集团的收入率、税收率和利润率分别为2.5%、1.2%和近80%,远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规模越大,利润越高,这就是规模效应。”

        在规模化效应的影响下,外资企业百威英博首次进入第一梯队,成为唯一的“洋面孔”。“外资企业在资金、产业链和市场布局上投入巨大,是集团化、规模化优势的集中体现。”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分析说。

        何勇认为,外资品牌的进入并未对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造成实质性威胁,“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都是国有控股,燕京啤酒是国有企业,三巨头占据了第一梯队中的三个席位,在这样一个局势下,我们为什么要将外资拒之门外呢?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方面,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

        2009年,华润雪花推出了高档纯生系列和勇闯天涯系列,首次尝试进军高端产品市场。当年,华润雪花对高端品牌的冲击就给财报带来特别的利润贡献——2009年,华润雪花的啤酒业务盈利大升81.2%。

        燕京啤酒选择走向利润率更高的中西部地区,开拓新兴市场,据燕京啤酒公布的2011年财报,燕京啤酒在新疆市场和四川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均达到40%以上,新兴市场如云南市场、河南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

        “但燕京啤酒的大本营华北市场已经屡遭入侵,这也是它不敌百威英博的原因。”资深业内人士认为,“三巨头中,华润雪花稳居首位,青岛啤酒紧随其后,燕京啤酒与百威英博谁能跻身前三仍有待观察。”

        本报通讯员 张旭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