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9日 星期一

    《王家坝》的感召力量

    作者:赵葆华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9日 14版)
    电影《王家坝》剧照

        国产电影靠什么来吸引和征服我们自己本土上的观众,抵抗好莱坞电影的巨大冲击?如果全凭娱乐力量,虽能夺得几许票房,却会丢失核心价值承载。由盛心珏编剧、张冀平执导的电影《王家坝》给国产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有益启示。这部低成本投资的电影坚持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以真诚动人的艺术力量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动观众、拉动市场。

        现实中的王家坝和王家坝人已名满天下。王家坝自1991年新建以来,15次开闸泄洪蓄洪,不惜淹没自己的家园,保护淮河中下游的大中城市。电影《王家坝》正面表现王家坝精神,却不采取宏大叙事史诗描写,没有选择王家坝人在洪峰到来的时候那种感天动地的拼搏精神和牺牲精神作为故事的主体。那样表现也许会使主旋律作品的姿态更为典型,然而太过惯常,反会丢失艺术上的陌生化效果,令影片陷入众所周知的套路。

        《王家坝》采取底层叙事,日常书写,选取一种艺术和生活上的亲近性。影片叙述的视点是颇具艺术匠心的,它让周淑云这个外来者走近王家坝,感受王家坝人,感受王家坝精神。周淑云的视点就是观众的视点,她不仅仅是个观察者和叙述者,也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是影片故事的参与者。周淑云是大上海一名医生,这个时尚的大龄姑娘带有现代都市人的困顿症和焦虑症。她发现男友移情别恋,因神情恍惚而造成医疗事故。她要“逃离”那种已厌倦的都市浮躁生活,于是来到王家坝。周淑云心灵疲惫而又心事重重地来到树荫村,作为一个意外的介入者,周淑云在王家坝接受了精神洗礼,完成了精神涅槃,最终以精神健康、人格有力量的周大夫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她的精神和命运转换令人信服而又令人感动。周淑云的故事是影片的框架故事,承载着王家坝的精神叙事。而推动周淑云实现精神涅槃的王家坝树荫村的故事是内涵故事,那正是周淑云带领我们所看到的。

        影片将个体命运叙事放在前景,将群体奉献叙事放在后景。重命运叙述轻事件书写,为的是凭借作品本身的文学力量和艺术力量去打动人。而在个体命运叙事时,《王家坝》采取的是底层书写,重在描写普通人物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感,为的是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周茂才和他的长子水生是王家坝精神九死不悔的守护者,他们是时代英雄。然而影片没有表现他们的豪言壮举,只是真诚地呈现他们默然的给与精神和令人动容的博大情怀。日常生活中,周茂才是村里各种纠纷的仲裁者,村民们信赖他,听他的话,他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来自于他的人格力量、人格尊严和他的情怀——装着全村、装着淮河两岸人家的大情怀。影片在乡村图景中充分地呈现了这一切。他养育了因洪灾而成为孤儿的水生证明了这一切;在洪峰到来时,他毅然开闸泄洪,带着乡亲离开蓄洪的家园,为的是保住城市里别人的家园,更证明了这一切。水生和父亲既有传承关系又有互补关系,他们坚守着王家坝,坚守成为信念。水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懂得默默给予和奉献,把这个美德看作是自己的本分。他心爱的姑娘美丽不堪家乡一次又一次因蓄洪而弃了又建,于是执意要到上海去打工。水生没有强留她,而是选择放弃,因为他发现他的弟弟必胜也爱着她,而且他们志趣相投。他愿意看到自己心爱的人们过着他们能选择的生活。汛期,他的柳编厂人心浮动,他便将自己的利润分给众人,稳定人心稳定生产。就是离乡到沪上的美丽与必胜,受水生和他们父亲周茂才的人格感染,也情牵王家坝,最终回归王家坝。洪峰到来时,王家坝人,电影里的树荫村民,跟着老支书默默地舍弃了自家财产,让他们欢乐过忧伤过幸福过憧憬过的村庄蓄洪,为的是淮河两岸众多人家的平安与幸福。周淑云在汛期到来时,没有离开而选择与王家坝人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完成了自己精神与人格的提升。

        这些默默奉献的小人物,夯实了坚强的王家坝,感动中国的王家坝。王家坝和电影《王家坝》让世人重新认识农民,他们过去是将来也永远是中国的脊梁,王家坝精神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

        (作者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