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3日 星期二

    当“村落”变成“楼盘”

    ——读长篇小说《城里城外》

    何向阳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3日   14 版)

        赖妙宽的小说《城里城外》从一个爆炸事件开始,凶案并不难破,难的是对叶莎莎(苋菜)行凶动机的分析,于是这个表面看似情杀报复的案件一下子变得复杂诡异。

        杀夫的动机,在作家的条分缕析中,读者知晓不是因“情”——丈夫离婚后又他娶生子,这不是原因,因为在整个离婚事件中叶莎莎都占据着绝对的心理优势;同时读者也会觉得也不尽是因“义”——虽然丈夫的确背信弃义到发洪水时不顾丈人、不顾娘亲只顾自己性命的地步,但还不足以让叶莎莎飞蛾扑火,丈夫的性格缺陷她了如指掌,如果在意,当初就不会义无反顾地嫁给他。那么,是有钱后的丈夫企图贿选而当村长?也许是的,再没有比叶莎莎更了解前夫的了。他在叶莎莎的眼里做人都成问题,如果这样的人也能当父母官,还有没有公理?叶莎莎就是在这时又变回叶苋菜的,或者说叶苋菜一直活在叶莎莎的体内,在一定时候复活并跳将出来。

        看来是价值观的冲突使然。苋菜秉承的正直与善良,使她不能容忍前夫的所作所为,她在他不顾父母死活时,奔到大堤上去找父亲,跳入深水去救婆婆,她在道德上比他占尽优势,而这些并不是有意为之,只是本心而动。在苋菜,救人是一种本能。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一旦受到挑战,一旦秉承另一种价值观的人拟想执政一方而又很可能凭借金钱的力量得逞时,苋菜的捍卫便发展到采用极端的手段。

        作家的可贵之处并没有到此为止。她对更深的细胞兴趣不减,这位医生出身的作家将“手术刀”伸向了更远的地方。她想知道苋菜的价值观又是如何受到挑战,而苋菜本人又是如何无奈地反抗过这一挑战,并在人生的某些时刻屈从或认同于另一种价值观的?她想知道到底苋菜到叶莎莎的“进化”之间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变异?

        “叶莎莎做梦都想当城里人。”这是外人眼中的叶莎莎,是常人理解的城乡差别在一个个体心中产生的压力。而叶莎莎的转变也许还有比物质生活更复杂的根源。当叶莎莎还是少女苋菜,作为校队运动员时,她因为农民户籍的身份而无法代表城市中学参加比赛,这是她人格变化的一个最早的线头。“其实,做男人和做女人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做农民还是做市民。她痛恨自己的农民身份,决心像白娘子一样受电劈雷轰也要褪去农民的那张皮。”户口、归属地使长跑、集训成为过去,使由此带来的荣耀、自尊都结束了。尽管她跑得成绩比别人都好,但参赛的仍是别人。她把校服运动鞋装进塑料袋,连同写有“叶苋菜,你是一个农民!”的纸条埋在深坑里,这是她要成为城里人的动力。

        但当她真的住进了城里却仍无法找到灵魂的归宿。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变成了城市,农民变成了市民,“田中央”村落变成了“在水一方”楼盘,苋菜变成了莎莎,但是好像仍然缺了什么。这些相对独立的自由人转变为城市的技术陌生人之后,原先引以为豪的生产技术找不到用武之地了,老牛“旺伯”、黑狗“白鼻”消失了,在技术人格的空盲地带,道德人格的附丽也成了问题。小说结尾在灯火通明的玄天大帝庙前,几个老人在打磕睡,锣鼓声也没把他们叫醒——给人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感觉。

        虽然知道这样的乡村消逝是现代化的必然,但我仍感念于作家的敏锐。赖妙宽的苋菜,让我想起了哈代笔下的苔丝。苔丝与苋菜,她们因杀人而抵命,但是为什么一个爱惜荣誉、有情有义的女孩子会变成一个杀人犯?她们居无定所的灵魂仍需要安宁。作家把触角伸向更深广的地段,一个人,一个人群,是受到歧视还是受到尊重,其人生轨迹会大不相同。

        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是一个同样优秀且深入浅出的社会学家。相对于更为丰厚复杂的生活而言,小说的记录提供的可能未必是一个系统的对于社会良性发展的建议,但从直感和细节出发,在真正面临关涉农民利益的决策时,这样的书写值得关注。

        (作者为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