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3日 星期二

    走进国有企业(11)

    梦想照进劳务工的现实

    ——来自中国航油集团的报道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3日   10 版)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登机区域内总是人来人往、喧嚣热闹。离此不远的工作区却在冷清中透着紧张和严肃。6月底,记者来到中国航油集团华北公司首都机场第二航空加油站和第二油库。容量达1万吨的白色巨型油罐就在眼前……这些新鲜而特殊的事物背后,是航油与飞机加油员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他们的故事,又与时下的热点——“劳务派遣工”相联。

     

        听,飞机加油员转制前后的心声

     

        万里航行从油开始。在首都机场,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开着笨重的特种加油车,举起四五十斤重的油枪,无论风霜雨雪三班倒的节奏……构成了飞机加油员的基本工作内容。

     

        人们不会想到,这些飞机加油员的内心曾有过怎样的不安和焦虑,又经历了怎样的欣喜和热望。一切,源于他们“劳务工”的身份;转变,开始于2010年在中国航油实施的“劳务工择优转制”。

     

        张立松(中国航油华北公司首都机场第二航空加油站分队长):我来自北京顺义的农村,5年前还在到处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劳务公司成为一名劳务派遣工到了中航油。虽然我在形式上成为了中国航油的工人,但我的内心深处不时有深深的隐忧,担心有一天中国航油与劳务公司解除劳务合同,让我们失去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那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干好当班,干完一个月,挣到工资,同时眼睛还要时不时向外看看,看看有没有比中国航油挣钱更多的企业。那时内心缺乏热情,工作缺乏主动,肩上缺乏责任,只是一个会加油的打工仔。2010年1月9日,中国航油正式启动劳务工择优转制工作。在经过了申请、初审、初试、测评、公示、报批等一系列环节后,我以98分的总成绩成为首批42名转制的劳务工之一。有了择优转制这一机制,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努力地提升自身素质。

     

        刘新景(中国航油华北公司首都机场第二航空加油站分队长):我原来是河北一个县城塑料制品厂的工人,2006年开始到中航油做劳务派遣工,2010年第一批成功转制。我是外地人,但只要我有能力,就能够在这个单位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劳务工择优转制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无论你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人,只要你勤奋、敬业,干出业绩干出成效,就有成长的希望和空间。

     

        看,劳务工转制如何成功实施

     

        劳务工的成功转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010年前,中航油在飞机加油、油库操作等关键生产岗位以及后勤、辅助岗位使用了2305名劳务工,占全部员工总数的23%。

     

        中航油领导调研中了解到,劳务派遣工队伍不稳定,经常有劳务工突然说不来了,这个班就可能没人干了。“给飞机加油的事可不能说不来就不加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再说,由这样素质的员工给飞机加油,不仅不安全,也不利于企业发展。”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立陷入了深思。中航油领导班子决定,要从根本上解决劳务派遣工队伍不稳定问题。

     

        中国航油华北公司首都机场第一加油站分队长白刚在中国航油工作了近12年,以前属于劳动派遣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里越来越不踏实。“2010年中航油启动了关爱工程,其中有一项就是劳务工转制,终于有盼头了。但高兴之余我又有隐忧,担心没有任何背景的我能不能够转制成功。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中航油首都机场第二加油站分队长告诉记者,在转制考评中有工作表现、工作时限、考核结果、从业资质、健康条件和年龄等六项硬性指标。“劳务工取得转制资格必须有三年的连续工作时间,三年中各个环节的表现,各种奖励都会成为记分的内容。调度、经理、站领导、队长、分队长以及所有的加油员都要给申请转制者打分,测评后都要公示,靠不了人情做不了假,所以每次转制后大家都心服口服。”

     

        思:终结劳务工乱象靠双赢

     

        6月26日下午14时30分,在中国航油华北公司第二油库会议室,中国航油2012年劳务工转制启动会举行。

     

        截至目前,中航油已有162名劳务工转制。尽管相对2305人的劳务工总数来说,这还只是开始,但其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已经充分显现出来。据初步统计,实行择优转制两年来,中航油华北公司的劳务工整体流失率从15.22%下降到5.19%,队伍稳定性明显增强。劳务工的违规操作现象几乎杜绝,企业连续多年无安全事故。

     

        孙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央企工资总额限制等制约因素不会成为劳务工转制的障碍,关键是企业想不想做,“关键是要给所有员工一个平等发展的平台。”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工已达6000万人,“同工不同酬、同职不同权”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务派遣工”已成为中国举国上下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中国航油的实践证明,企业发展和劳务工职业生涯发展共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本报记者 张 翼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